亳州好人宋宏偉:立下宏偉志 情傾貧困戶

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中,蒙城縣漆園街道辦事處扶貧辦主任宋宏偉,通過用情走訪贏得百姓信任,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同時,他還用心挖掘好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的“源頭活水”,用默默奉獻換來群眾增收。在其精心帶領下,漆園街道辦事處脫貧攻堅工作三年一步一個臺階,2016年度獲得脫貧攻堅工作全縣第三名,2017年度獲得全縣第二名,2018獲得全縣第一名。

  “群眾過上好日子就是我工作的動力”

  “這大熱的天,宋主任你又來看我,真是過意不去。”7月5日上午,宋宏偉再次來到蒙城縣漆園街道辦事處居民李亞飛家中走訪,這讓李亞飛感動不已。因妻子在多年前雙腿受傷,無法走路,李亞飛一家於2014年被納入貧困戶。根據他的家庭情況,辦事處為其提供了光伏看護員崗位並辦理了低保,使其於2017年底順利實現了脫貧。

  和李亞飛一起來到光伏發電站,對其工作進行檢查後,宋宏偉仔細叮囑李亞飛日常維護光伏發電板的注意事項。李亞飛工作地離他家只有一二百米,並且一個星期只需要維護三次,絲毫不影響他照顧老伴。“光伏看護員工作一個月600塊錢工資,再加上低保,在一起一個月1000多不到2000塊錢,足夠我們老兩口開銷了。”李亞飛滿意地說。

  宋宏偉於2014年擔任漆園街道辦事處扶貧辦主任,上任伊始,在走訪貧困群眾的過程中,他看到一個家庭,一家五口,男主人肢體殘疾,兩個孩子均有智力缺陷,孩子的媽媽不堪重負離家而去,家中兩位老人也是體弱多病,生活過得很艱難;還有一些家庭因家中有人得了癌症等大病而負債累累……這一幕幕情景深深地觸動了他,從此,下決心幫助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就成了宋宏偉工作的動力。

  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的宋宏偉,經常走村入戶和村民座談。對於沒有納入貧困戶的低保戶、殘疾人戶、重病戶、獨居老人戶、無勞動力戶等71戶重點群體,他帶領扶貧辦人員逐戶核實情況,確保扶貧路上“不落一人”。他還經常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勸導貧困戶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勞實現致富夢想。對於部分群眾想當貧困戶的,他總是耐心細緻地做群眾工作,講政策、擺道理、舉事例,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打消了部分群眾爭當貧困戶的思想苗頭。

  “源頭活水”潤澤貧困群眾

  為了貧困群眾可持續脫貧,該辦事處挖掘好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的“源頭活水”,藉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增強產業發展帶動能力。宋宏偉積極與企業對接,幫助其做強做大,並及時與扶貧對接起來,整合扶貧資金入股企業,再將企業分紅作為集體收入分給貧困戶。

  該辦事處現有華盛綠能現代農業科技園、安徽淝河現代農業生態園、蒙城縣豐澤現代農業產業園等8家農業產業扶貧基地。

  在潘家湖漁業扶貧基地,漆園街道辦事處近期投入該基地6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帶動了3戶固定的貧困戶,這些貧困戶每月能拿到2000塊錢以上。而在即將到來的一個月的捕撈旺季,該基地還會招一些臨時性工人,這些人能拿到一個月3000多塊錢的工資。正在潘家湖漁業扶貧基地工作的漆園街道辦事處居民潘仰洲說:“我在這餵魚、喂螃蟹,一個月能拿到2000多塊錢,現在已經脫過貧了,旺季一來,我還能多拿不少錢呢。”

  結合街道地理資源環境優勢和貧困人員實際情況,宋宏偉積極謀劃打造了6家扶貧驛站(車間),為貧困群眾提供了就地就近就業崗位170個。“我們宣傳建議貧困戶要不等不靠不要,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扶貧車間當中,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實現致富夢。”宋宏偉說。

  在該辦事處黃寨村的扶貧車間,正在生產加工包裝材料的30多名工人中,僅貧困戶就佔了將近三分之一。這些職工中,技術工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普通工每個月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貧困戶朱繼俠表示,這離家很近,上班方便,一個月一兩千元,工作也不累。

  足跡踏遍每戶貧困群眾

  扶貧工作責任重大,常常要加班加點。在老父親生病期間沒有請假照顧一天,上高中的兒子很少能得到他的陪伴,稱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四年多來,宋宏偉以辦公室為家,遍訪了全街道的1332戶貧困戶,在走訪過程中對於貧困戶反映的訴求他總是及時與相關部門協商溝通,幫助解決726件困難事項。對於患重病等重點貧困戶家庭情況更是如數家珍。

  因日常工作紮實、事前周密謀劃,漆園街道順利通過了2016年~2018年3次省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驗收、縣摘帽驗收和2018年12月7日省第三方監測評估組122人對全街道128戶擬脫貧戶進行的全覆蓋驗收。

  全街道三個貧困村全部於2016年底實現村出列的目標。2014~2018年全街道共實現精準脫貧1154戶3303人。目前全街道剩餘未脫貧戶178戶486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5.79%降至現在的0.79%。

  “今後我將繼續圍繞脫貧攻堅服務企業發展,努力工作,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一人。”宋宏偉聲音不大,卻無比堅定。

  快評:

  變好的日子不變的初心

  宋宏偉,名字與本人並不相符,他說話的聲音不大,個子不高,身體看起來比一般人要瘦弱;可他又名如其人,因為從接過扶貧工作重任的那一刻起,他就立下宏偉的志願,那就是下決心幫助群眾脫貧,一起過上好日子。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一大批的扶貧幹部每天都充滿熱情,深入百姓身邊,噓寒問暖,瞭解家長裡短。扶貧的日子,是扶貧幹部生命中特別的記憶,也是最辛苦的日子,但是將扶貧進行到底,完成與貧困人口的“脫貧之約”,卻是他們不變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