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點比特幣?

美債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報0.72%。怎麼去簡單理解這個收益率水平?簡單理解:這時買入美債10年期,假設不交易不投機,作為投資配置,鎖定10年,平均下來每年可獲得0.72%的回報。從市場成交情況來看,尤其是目前金融環境下,即使美債收益率如此之低,配置需求仍然旺盛。普通投資者怎麼去理解這個投資行為?可以這麼簡化理解:大部分投資者不會真的鎖定持有10年,而是預期未來一段時期內收益率會進一步下跌(國債價格上漲),因而這麼操作仍有盈利空間。

事實上,清醒點去理解這個問題,像不像“擊鼓傳花”,如果有下家願意以更低的收益率接回這個國債,這樣的配置交易能賺錢;如果沒有?.....!

再舉個例子,瑞士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報收-0.30%。即使當前宏觀環境下避險需求旺盛,瑞士10年期收益率最低跌到-1%附近後就沒能繼續大幅下探;相反,在全球最動盪的3月份,收益率從-1%升至-0.3%(注:瑞士是歐洲避險國家,通常宏觀環境弱的時候,瑞郎貨幣會走強,瑞士國債收益率會下降)。

隨著本輪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橫掃,各國財政陸續推出刺激(伴隨的背景:央行購買能力遭到極限考驗);因此,這種背景下,我們認為目前全球主權債收益率可能已經處於歷史以來較低點附近了,購買國債高度依賴交易上的“擊鼓傳花”!

比特幣具備一些特徵,如:“可分割(不會磨損)、不可重複支付、發行數量有限、支持點對點便捷交換”等,這就使得它具備貨幣雛形的基本屬性了。

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波動率過大,不適合作為貨幣。這的確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存在的前提也是“我們在用法幣思維評價比特幣”;跳出法幣世界,用比特思維再去理解的話,波動大的其實不是比特幣,而是法幣!

貨幣角度,比特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監管背書(貨幣功能的普遍流行依賴國家認可和背書)。僅作為簡單的支付媒介,其實不一定需要國家背書?理論上,只要2方承認,便足夠了。只是最終能不能成氣候,取決於接受的廣度和深度會會越來大(國家認可和背書只是一種方式)。比特幣的概念及其背後的技術,具備“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即接受的人數會因為用的人越來越多而指數級越來越多,這個“網絡效應”會使得生態越來越強大和健全(類似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存在和發展,其成功背後的重要邏輯就是“網絡效應”)。

從比特幣過去10年發展看重要指標均呈現指數級增長,基本符合任何新興事物被廣泛採納前的發展模式行為(當然,泡沫和投機崩盤也是類似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