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前面我曾經說過,在品牌營銷上如何花小錢幹大事,或是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是2020年所有品牌共同的一個課題。

對於品牌廣告投放來說,KOL都是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環,但就實操經驗來看,花了錢沒有效果,也是非常地淡……疼。

尤其是流量焦慮時代,企業對轉化率的要求越來越嚴苛,所以在選擇KOL時更要權衡各種要素。我從自身實操經驗出發,在去年寫過的一篇《KOL流量造假被扒皮!我是怎麼用1年不到3000萬做出超億投放效果的?》基礎上,再延申了一套KOL2.0版本投放邏輯,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關於做好KOL投放,我總結了5個關鍵步驟:

➧選對KOL:通過分析KOL的內容標籤、粉絲畫像(年齡、性別、地域)、粉絲活躍度、近期內容的互動數據、以及面向粉絲圈層的影響力等基礎數據來確保選擇的KOL與品牌傳播需求和預算,保持基本契合。

➧用好KOL:投放不是丟需求給KOL就完了,你需要匹配很多精準的內容,並根據不同場景來做內容輸出。

➧優化投放策略:投放推廣是套組合拳,單做某一渠道推廣,會繞不開燒錢和沒效果這2個結果,品牌要學會合理利用資源,優化KOL投放策略。

➧做好流量承接:賣貨與吸粉,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數據整理覆盤:投放不是拍腦子決定的,數據會說話,只有不斷彙總覆盤迭代,才能避免踩更多的坑。

以下一個個詳細展開,enjoy:

選對KOL

1、明確投放需求

在開始做傳播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到底是要做品牌曝光提高知名度,還是單純地為了銷售轉化,而不同的目的對於品牌方投放來說優先選擇的渠道也會有所不同。

籠統來說,微博、B站更適合做曝光,公眾號、小紅書、快手抖音、直播更適合做轉化。

2、如何篩選KOL

①定人群,看預算

首先,要明確你的廣告是想做給誰看,所以在投放過程中要清晰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品或是活動到底適合哪一類型的KOL,再去認真瞭解每一個KOL背後的粉絲畫像,兩者進行適配。

其次,基於你的預算,然後讓媒介機構或者廣告公司提供報價單,可以在給出的報價單裡先找合適價位的進行篩選,或者是把意向的KOL圈出來,再通過其他的方式如資源置換,打包推廣等方式cover住預算。

②做評估,巧用工具

很多品牌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隻看廣告公司提供的數據就決定投放。

有時候廣告公司給的KOL數據很漂亮,但如果不想花冤枉錢還是要多往深裡挖掘,才能找到質量好、效果優的KOL。

除了人工花點時間去鑑別水號之外,這裡分享幾個我們常用的工具給大家。

西瓜數據平臺是我們用得比較多的平臺之一,可以看到我們常用的判斷閱讀量是否注水的“閱讀量增長曲線”,關鍵是還免費(還可導出具體數據表格)。

它有投前公眾號診斷、公眾號對比、閱讀數監控、投放效果分析以及競品投放效果,還可以用刪文檢測,總的來說對品牌還是比較友好的一個平臺。

以下是我用深夜發媸作為公眾號診斷的示範,可以看到基本的數據、還有用戶畫像標籤都有覆蓋到,驚喜的是還能推薦相似公眾號。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新榜成立得比較早,收錄賬號更多一些,但有一點新榜是收費的,如果是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做投前賬號監測建議還是優先考慮西瓜。

但這裡要說的是新榜的新抖平臺,也就是抖音賬號的評估。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在新抖上,可以看到抖音博主的一些基礎數據,例如近30天的增粉數和獲贊數,如果要發掘更深層的粉絲畫像那些,就需要付費了。

火燒雲數據:可用於B站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由於B站內容的多元化和開放性,它的商業價值我一直頗為看好。

在火燒雲數據平臺上,免費可以查詢到Up主的作品歷史平均圖文數據,還有進行分鐘級監測,其他更高階版的功能則需要收費了。

小紅書的話可以用千瓜數據平臺,但是同樣是付費的,在這裡我就不多做展開。

當然,各個工具功能也各有側重,建議大家平時還是目的出發,同時多結合幾個平臺的數據,這樣子才能評估得更加的全面,,踩坑得幾率也會更小。

用好KOL

品牌和KOL雙方的合作應該看成是一場互贏的品牌聯動,而不單單是金主爸爸砸錢買廣告那麼簡單,品牌想讓博主的粉絲成為我們的粉絲,那麼就要在投放內容上多下點功夫。

要記住一點是,種草不是丟給KOL就完了,你需要很多內容。

而內容投放我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①KOL撰文,尊重平臺調性

如果是KOL寫推廣文案的,那麼品牌方要確定你的推廣核心需求,把需要呈現的點儘量詳細地用一個需求表整理出來發給博主,讓博主根據他的粉絲群體來定製內容,當然最後文案一定要做好審核溝通。

以我們曾經做的一次面膜產品為例,給出的內容方向需求非常的明確,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②品牌撰文,切忌一稿全網通用

●針對用戶定製化內容

推廣的內容要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根據不同KOL粉絲群體的興趣點來定製,而不是隻表達品牌主想要推廣的內容,更不能一篇通稿全網用。(敲重點!!!!)

●內容要有趣有用

比如美食KOL可以分享菜譜、美食推薦等乾貨,從而引入推廣等等,太直接的內容,用戶很難買單。

舉個例子,HFP的投放公眾號的方式我覺得是值得很多品牌去借鑑的:

1、每個領域有自己的通稿文案,可以根據KOL的需求去進行調整通稿的內容細節(包括內容結構、賣點、排版、福利優惠等)。

2、他們會根據用戶需求跟產品文案做掛鉤,主要是為解決的用戶痛點而撰文,比如:

①變年輕,變白

②解決具體問題:油、幹、長痘、毛孔粗大

③突出面部重點部位:眼睛、唇部

所以當我們在輸出內容的時候,就需要考慮這一點:

你呈現出來的內容是不是與用戶真正的痛點相結合,是否具體到某個覆蓋面或者和某個需求點以及具體產品匹配。

③評論區水軍很重要

當然這裡的水軍不是指讓KOL或是自己花錢買水軍刷量哈,是指評論區植入,一個是品牌的植入,一個是安排自己的人充當讀者在內容底下寫評論,具體參考淘寶買家秀。

優化投放策略

①品牌 KOL 投放的3大策略

玩法一:金字塔型,通過頭肩腰尾部KOL矩陣傳播,層層滲透。

這種適合預算比較充足的品牌,比如我之前寫過的雅詩蘭黛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 與流量明星和頭部KOL合作,主要目的是造浪,拔高品牌知名度和為接下來的聲量做鋪墊。
  • 由於明星效應,頭部達人會看重有知名明星代言的產品,畢竟自帶流量,品牌再跟他們談合作,溢價空間會比較大。
  • 有流量背書,中腰部博主會跟風明星和頭部達人,自然而來就好展開合作了。
  • 最後,自上而下營造出所有人都在用雅詩蘭黛產品的盛況,導致素人跟風曬出自己的筆記,UGC的內容順勢而來。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玩法二:IP綁定型,綁定頭部IP捆綁營銷,中心化資源,ICON化傳播。

這種也是屬於預算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找頭部KOL或是明星為品牌產品打造一條抖音或是小紅書,類似李佳琦、楊冪同款。

然後品牌再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分發給不同的渠道,借勢做傳播。

比如小仙燉,合作張雨綺、張柏芝、景甜這類自帶「貴婦」、「養生」標籤的明星,通過她們分享自己長期吃小仙燉的得,對原視頻進行二次創作傳播,藉助明星的影響力分發滲透到小紅書、抖音等年輕人聚集的空間,通過長尾效應來持續發力。

玩法三:集體式刷屏型,通過腰尾部KOL甚至KOC、素人號同頻、共振,以小博大,逆襲發聲。

今年的頭部紅人吃香程度可能不及腰部甚至素人KOL,品牌方選擇權較多。

相對來說,細分垂直類的KOL或達人用戶、素人KOL等等,往往因為沒有那麼高的輿論噱頭,而擁有較多的粉絲信任度。同時她們的創作空間和時間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配合度也比較高,費用也比較低,適合以量制勝。

比如鍾薛高,它在2018年的“618”才開始爆發。但據說小紅書裡每3個吃貨,就有一個人知道鍾薛高,可以看它在小紅書的刷屏程度。

總結一下,金字塔型和IP綁定型,通過矩陣傳播能夠帶來規模效應。

集體式刷屏型對於創新品牌、以及缺乏足量垂直頭部KOL支撐的品牌而言十分友好,性價比更優,也是對長尾流量的極致利用。

②單個優質KOL多次投放

什麼樣的KOL可以算優質KOL?

以公眾號為例,先說說目前公眾號我認為的一些行業標準。打開率普遍1-2%,閱讀轉化率3%左右,5%是已經算是很優質的賬號了。也就是說一篇10W+閱讀量的投放,訂單量粗暴計算是3000-5000單。

那麼,我的建議是試水過優質的賬號可以籤框架協議進行長期合作。

像名創優品公眾號開放BD合作的時候,很多金主爸爸們會要求籤年框,反覆多投,比如上文提到的HFP就做到了一週一篇推文。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來自身品牌與KOL深度綁定,直接把KOL的粉絲變成品牌簇擁;二來是有價格優勢,壓價的折扣空間會比較大。

③要善於抓住內容平臺成長的紅利期

如果內容平臺足夠成熟,流量價格也會變高,所以品牌要做到“提前入場”。

“完美日記”就是利用外部紅利順勢而為的典型案例。首先抓住了小紅書,後面抓住了抖音,然後到淘寶直播,最後歸於私域流量群的運營。它把平臺紅利吃得最狠,吃得最透,吃得最深。

但互聯網平臺流量趨勢,變化的速度非常快。小紅書、抖音、直播再到私域,這四撥紅利的切換髮生在短短的兩年之內,這提醒品牌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敏感度,才能從這些變化中找到新的機會。

做好流量承接

什麼是流量承接?一個是電商賣貨引流,另一個是私域流量圈人。

當然,受平臺規則限制,這個可能更適合公眾號投放的引流。

因為私域流量的爆火,2019年下半年來也不流行引流關注公眾號了,而是引導粉絲添加個人號+社群,比如可以跟KOL溝通,在投放公眾號的時候,可以在文章適當以福利的形式(優惠券或是贈品)引導博主的粉絲關注。

至於怎麼盤活這波圈進來的流量,我的建議是,個人號要做好精細化運營,日常不賣貨,只分享內容,提高靜默下單比例,然後在大促期間放大招統一來一波大的活動刺激交易。

社群的運營也一樣,只做乾貨輸出群、專家解答群、打卡群、產品體驗官群等,至於福利群、活動群、賣貨群都功利性太強,可以在大促收割前玩個“閃購群”,限時幾天,活動結束群就解散。

數據收集覆盤

①數據收集彙總

這個需要結合你們投放的考核指標,投放需求不同,還有不同的平臺輸出,考核指標也是不一樣的,以我操盤過的一個項目為例,因為我們做的是品牌曝光,對帶貨轉化沒有需求,所以我需要分析的幾個指標主要是:

以微博為例,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點贊量,還有這個KOL的內容質量,粉絲真實評論反饋都是我比較在意的綜合指標。


3000萬買來的:KOL投放高轉化實操2.0進階版

②建立KOL資源庫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我們自己主動去挖掘勾搭一些跟品牌調性相契合的博主,然後去勾搭他們,然後我們再根據博主的粉絲數、轉評贊給這個博主劃分ABCD等級打分,AB級的會考慮採用支付一些廣告費的形式進行合作,CD級的會用禮品置換的形式跟博主進行合作。

另外一種是:每次推廣完,我會要求我的團隊建立自己的KOL池,這不光是對自己瞭解行情的一個知識儲備,也是為下一次的推廣合作做參考依據。

我們會根據整體投放數據給這些KOL做分類,例如,哪些KOL適合做品牌曝光,哪些KOL適合帶貨,哪些KOL適合什麼品類,優劣勢有哪些?都逐一用表格做好記錄彙總。

如果你有了自己的KOL池(KOL粉絲畫像,投放記錄,閱讀,互動,價格等數據的變化趨勢),對於下一次的投放就比較不容易踩雷了。

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跟有多少預算直接相關),但是產出比還是很可觀的。

最後,找到合適的推廣渠道只是錦上添花,一套完整的”組合拳“才是品效合一的關鍵 :產品是否優質剛需,品牌長期建設的影響力沉澱,以及用戶心智的深耕,都會劍指消費者是否為你的產品買單。

作者:木蘭姐,木蘭姐品牌諮詢創始人,多家知名企業品牌顧問、85億流量品牌營銷實戰女王,是名創優品從0到150億的品牌操盤手,2019年“ECI最具創新力營銷人物、金銳獎年度人物、金牛獎最佳營銷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