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最後命運卻很悲慘

“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最後命運卻很悲慘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油輪的尺寸設計得越來越大,因為對於這種專門被用來運輸石油等物品的船舶來說,船隻的體積越大,其運輸成本就會更低。因此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各個國家都開始大力發展油輪的尺寸,從一開始只有10萬多噸載重量,之後逐漸發展到30萬噸,到了70年代甚至出現了幾款載重量達到50多萬噸油輪。按照不同噸數級別,油輪可以分成各種類型,其中達到25萬噸的油輪被稱之為超級油輪,而載重量在30萬噸以上的是超級巨型油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款長度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長的超級巨型油輪,它就是Seawise Giant“海上巨人號”。

“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最後命運卻很悲慘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海上巨人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款船舶,它的長度為458.45m,載重量為56萬多噸,吃水深度約為24.6m,滿載時候的重量可以達到65萬多噸,這款油輪可謂是經歷坎坷,期間經過了數次轉手,除了“海上巨人號”之外,它還有“快樂巨人號”,“諾克·耐維斯號”等多個名字,最後在2009年底它被賣給了印度,並且改名為“Mont”,在2010年正式被拆解了,目前它的船錨被放置在香港的海事博物館裡進行展覽。

“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最後命運卻很悲慘

這款船舶最早是由希臘的一個船運業者訂購的。在上世紀70年代,希臘的這位船東向日本的住友重工集團提交了一份訂購需求,於是該公司在1976年底開始進行研製,按照計劃,這款油輪長度為376.7m,載重量為41.8萬噸,但是由於這款船隻在準備交付的時候出現了技術問題,並且這位希臘訂購者也破產了,因此住友公司準備重新將這款輪船進行出售,香港的董浩雲接收了這款船隻,並且將其命名為“海上巨人”號。為了讓其成為世界上的數一數二的超級油輪,董浩雲對這款油輪進行了加長改進。因此,這款船舶的長度和載重量都增加了許多,它在1981年正式交付,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款船舶,一次大約可以裝載410萬桶原油,這艘船隻的誕生頓時引起了多方的關注。可是“海上巨人”號之後的命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最後命運卻很悲慘

由於當時西方國家爆發經濟危機,原油市場受到嚴重的影響,於是這款本來被賦予重要運任務的船隻僅僅進行了兩次原油運輸,之後就租給墨西哥的石油公司用來進行原油的儲存工作,因此這款油輪變成了一座水上的原油庫,除了儲油之外,也會在中東地區進行一些運輸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伊朗核伊拉克爆發戰爭,為了打擊到對方,在波斯灣地區的原油運輸船受到很嚴重的威脅。於是“海上巨人”號在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時候被伊拉克的米格23襲擊,船體嚴重受損,並且有3名船員在這次襲擊中喪生。在此之後,“海上巨人”號由新加坡的吉寶船廠進行修復工作,在修復完成之後,它被改名為“快樂巨人”號,不過也是由於運營問題隨後它被賣給了挪威的亞勒海運公司。又被改名為“亞勒維京”號。

“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最後命運卻很悲慘

不過故事到這並沒有結束。由於新型油輪的研製標準有所變化,因此“亞勒維京”號面臨淘汰的風險,後來就又以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新加坡的一個船廠,從此改名為“諾克耐維斯”號。這時候它主要被用作浮動儲存以及裝卸原油使用。最終,這艘曾經的世界最大船隻引來了退役的命運,在2009年,這艘油船的合同到期,於是被賣給印度,然後2010年1月在亞蘭市進行拆解。至此,這艘超級油輪退出人們的視線。雖然這款油輪的經歷很曲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出現促進了大型油輪的發展,賦予了油輪尺寸和載重量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