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之聲】為您解讀一部貢獻給全人類的“免疫力”經典之作



敬畏生命,呵護免疫力,從我做起。

歡迎大家走進《對話平衡醫學,解讀大醫之聲》。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卡森的代表作。


它以寓言為開端,描繪了一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小村莊,在春天裡突然跌入一片死寂之中 ······


由此引出化學藥劑如何對自然環境、動植物甚至人類帶來巨大傷害。


提出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要心懷敬畏、和諧共生。


2020年,新冠病毒與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不期而至。


我們共同度過了一個百年不遇的“寂靜的春節”


當優秀的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戰勝疫情,迎來春天之時,疫情卻已經全球蔓延,全球性“封城”、“封國”。


儼然一個“寂靜的春天”開始了 ······


從共同度過的“寂靜的春節”到全球性的“寂靜的春天”,這其實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命保衛戰”。


一場“生命保衛戰”,我們再一次聚焦——人類機體的“免疫力”


到底什麼是免疫力?


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即免除瘟疫。(古代的瘟疫指各種疫病)

1798: Jenner(愛德華 琴納)嘗試接種法從而開啟了免疫學的大門;

1881-1885: Pasteur製出抵禦霍亂,炭疽病,狂犬病的疫苗;1882: Mechnikov發現了巨噬細胞的噬菌性;1890: Behring嘗試使用被動免疫療法治療破傷風;

1901年,丹麥人貝林發明白喉抗毒素及破傷風抗毒素;1905年,德國人科赫發明結核菌素;1906: Pirquet發現了過敏症;1910: Dale發現了組胺並建立了抗組胺劑工業;1922: Fleming發現了溶菌酶和青黴素;

······

從上面簡明的時間表,我們看出免疫力和免疫系統的發現,也是所說的“西方現代醫學”抗生素等化學藥物發展的過程。距今200年左右的歷史進程,是針對對抗疾病和瘟疫而來。


但是,針對對抗細菌、病毒等微生物而發明的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到底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做了什麼?


下面一組數據資料來自非遺文化“平衡醫學”創始人王佑三先生的著作《平衡醫學和X效應》:


1957年,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百分率為10%;

1967年,達到了38%;

1975年,就上升到95%。


人的天然抗病能力越來越低。


公認的人體天然“衛兵”即白血球8000是正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已降到6000甚至4000水平以下。


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問世的時期,正是白血球數量下降最快的時期,這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用盡廢退“規律。


以此類推,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天然”衛兵“將下降為零。


“這是一場人類自我毀滅的戰爭”!


【大醫之聲】為您解讀一部貢獻給全人類的“免疫力”經典之作


《平衡醫學和X效應》,這是佑三先生生前最後一部著作,也是他以畢生的心血完成,堪稱一部貢獻給全世界的“人類免疫學”經典之作。


佑三先生早在1963年就親筆寫下”原始本無醫,傳宗億萬年“。


為什麼“原始本無醫”?!

為什麼“傳宗億萬年”?!


佑三先生在本書中對此詳述始終,究其本末。


指引人們走出以西方化學藥物和抗生素為代表的偏離了生命客觀規律的醫學方向。


倡導“平衡返真”,讓生命迴歸自然、自由綻放的家園。


【大醫之聲】為您解讀一部貢獻給全人類的“免疫力”經典之作

【大醫之聲】為您解讀一部貢獻給全人類的“免疫力”經典之作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讓我們猝不及防,世界突變。


我們不得不去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


然而,“原始本無醫,傳宗億萬年”,

這正是佑三先生在半個世紀前就發出的,

喚醒世人對億萬年生命家園的信心與信念!


走進《平衡醫學》這部經典之作,我們會明白:


維護人類機體內環境,也就是呵護好我們的”天然免疫力“,是一場為了生命的持久保衛戰!


感恩聆聽,走進《大醫之聲》。

讀懂大醫,讀懂生命,過好這一生。


【大醫之聲】為您解讀一部貢獻給全人類的“免疫力”經典之作


北京平衡醫學研究院

王佑三大醫思想研究中心

東方本草(北京)中醫藥研究院

非遺文化傳播中心

全國共享杏園產業聯盟

聯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