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自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一躍成為諸侯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制定的獎懲制度:“連坐法”和“功爵制”,一人犯錯同隊都要受罰,但也以戰功論封賞,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秦律》規定,凡是在戰場上斬獲敵軍一位低級軍吏的首級,升爵一級,賞田一頃,住宅九畝。而當時比較強大的魏國才只是“殺敵一名,賞賜八兩銅”。絲毫沒有可比性,這樣看來秦軍的驍勇是有原因的,豐厚的獎賞徹底激發了秦人的血性。

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在戰爭前,秦國會制定這場戰役的賞罰標準,如果全軍將士斬獲的首級達到了朝廷的規定標準,將士們都要受賞,但對違反軍紀者,要按照軍法判刑,嚴重者甚至處斬。正是因為秦國這種獎罰分明的制度(先定個小目標,完成有獎,未完成懲罰)使得老秦人形成了“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傳統。從而避免了“窩裡鬥”,將矛頭指向了其餘六國。

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去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都瞭解,兵馬俑共三個坑,這都是嬴政的地下衛戍部隊,那麼兩千多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呢?張儀曾經這樣評價過秦軍:“秦國有武士百萬,戰車千乘,戰馬萬匹,戰士們作戰時捨生忘死,衝鋒時往往是脫去衣服盔甲,甩掉自己的頭盔,光著身子大喊著衝入敵陣,勝利後他們會左手提著可以領賞的首級,右手揮舞著兵器”。這一點我們其實從兵馬俑的造型可以看出來,一號坑步兵方陣中的士兵都是右手握兵器,左手好像提著東西。

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結合兵馬俑三個坑的軍事功能我們可以想象出秦軍的作戰場景。戰鬥伊始,步兵陣前的弓弩手射出箭矢對敵人形成火力壓制,一號坑的步兵主力在掩護下向前推進,這時候三號坑的指揮所發出命令,命令二號坑的騎兵出動,以其快速、靈活的特點避開敵軍鋒芒,繞到側翼趁勢襲擊,步兵在與敵軍接觸後迅速將陣型散開,配合騎兵將敵軍包圍。當然了,還有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兵種-戰車。

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孫臏在兵法中說過,軍隊佈陣,就像一把劍,精銳的前鋒就像劍的鋒芒一樣,而龐大的後續部隊就是劍柄,一個完整的部隊、能戰的部隊既要有鋒又要有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支持才能“相倍不動,敵人必走”。所以說,一號坑大是有原因的,它即是劍鋒也是劍柄,整個部隊都是以步兵軍陣為主的。

2000年前的老秦人是如何作戰的?他們真的是光著膀子衝殺嗎?

千古一帝始皇帝正是以這樣一支所向披靡的大軍和劃時代的軍事思想血蕩中原、橫掃天下、統一六國的。相信老秦人悍不畏死的作戰方法,在當時肯定也給六國軍士留下了心裡陰影。

喜歡就加個關注、點個贊吧,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