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劇好,但也懷念“從前慢”

撰 文丨陳 桐

編 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

古裝和現實,一直是國劇相愛相殺、糾纏不清的兩個題材,也是最容易引起口水戰的兩根導火索。

一邊是開掛架空、爽感十足但脫離現實的古裝劇,一邊是關照當下、聚焦凡人但節奏較慢的現代劇,雖然主流價值觀一直在鼓勵後者的創作,但依然阻止不了觀眾內心對前者的追捧,畢竟,很多人看劇就圖放鬆一下。

上週,正午陽光兩部新劇一前一後相繼上線,作為國劇的金字招牌,自家兩部劇同時打擂臺倒在其次,最有意思的是,原本容易出爽劇的古裝題材《清平樂》卻因節奏太慢被觀眾吐槽,現實題材《我是餘歡水》卻被網友戲稱為男版魏瓔珞式的現代爽劇,題材與風格的錯位讓這兩部劇多了不少話題,也再次引發了爽劇和慢劇究竟誰更好的爭議。

爽,並不是判斷好劇的唯一標準。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清平樂》:慢劇無罪!

去年《大江大河》和《都挺好》之後,正午陽光已經很久沒出新作品了。除了在拍的《大江大河2》等作品,近期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這部早就殺青,由王凱和江疏影領銜主演,經歷了改名、改檔等波折,吊足觀眾胃口的《清平樂》。(原名《孤城閉》)。

上週在開播當日,這部劇毫無意外登上了熱搜,但戲劇的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不是演員,也不是角色和劇情,送《清平樂》上熱搜的關鍵詞是導演張開宙。

和正午陽光的金牌導演孔笙、李雪一樣,張開宙最初也是從攝像幹起,曾擔任過《帶彈孔的勳章》、《溫州一家人》等劇的攝像,2014年,張開宙與孔笙聯合執導《戰長沙》,從此“攝”而優則“導”,2015年首次獨立執導了推理懸疑劇《他來了,請閉眼》,之後,又先後執導了《如果蝸牛有愛情》、《歡樂頌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多部王牌劇,逐漸成為正午陽光新生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相比孔笙等上一代導演的“穩”,張開宙入行以來卻飽受爭議,有人喜歡他的慢火細燉,也有不少人吐槽他拍劇主次不分,好內容不懂得取捨,雖然畫面很美演員演得也好,但就是讓觀眾感受不到高潮,看得昏昏欲睡。以至於有人將張開宙列為“世界上最慢的幾樣東西”之一,說他的劇像一壺溫水永遠不會開也永遠不會涼,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清平樂》依然延續了張開宙的一貫風格,開篇圍繞宋仁宗去皇陵尋找生母李氏、到梁家“微服私訪”兩件事展開,中間多個場景來回切換,每個場景都有長對話。開播當天,就有很多人在網上吐槽,前幾集的劇情枝枝蔓蔓太多,節奏散漫、沒有重點,導演想講的東西太多,結果什麼都沒講好,幾集看完像流水賬一樣。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不過,價值官追了幾集後發現,《清平樂》前幾集的問題根源並不是因為節奏慢,而是次要人物的情節不太連貫,諸如范仲淹和晏殊的幾次見面交談、曹丹姝的讀書和暗戀皇帝、韓琦看皮影戲等情節過於碎片化,缺乏有機的穿插和整合,而不同人物的情節交叉又有點跳脫,然而這些瑕不掩瑜,用心追《清平樂》就會發現,這部劇最大的妙處其實就在一個“慢”字上。

《清平樂》對仁宗時期重要歷史人物韓琦、范仲淹、夏竦、呂夷簡等人的交代和鋪陳非常詳細,也相當符合史實,對宋代社會風貌的展示也非常用心,拋開那些小瑕疵,《清平樂》前幾集對廟堂和民間,政治和生活,制度和社會的描繪兼具考據感和煙火氣,像一副立體的《清明上河圖》,趣味十足。

《清平樂》讓人看見了張開宙作為一個有夢想的導演的追求,很多網友批評他在掉書袋,在自娛自樂,嘲諷這是一部自詡文人看的作品,但在大部分觀眾習慣於接受不動腦筋看爽劇的當下,也應該給這樣的“慢”劇一些空間。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作為歷史正劇的經典之作,《康熙王朝》前幾集也是類似的感覺,不少篇幅在講小皇子生天花的事情,按照現在一些觀眾的標準,全然是無用拖沓,直接從康熙登基智鬥鰲拜開始拍多刺激多有張力,但如果沒有這樣的鋪墊,觀眾就品味不到這部劇的真正滋味,孝莊太后、蘇麻喇姑等人物的形象也立不起來,在時間的沖刷下,《康熙王朝》早就和那些所謂的快節奏爽劇一起被觀眾迅速遺忘了,成不了所謂的經典。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我是餘歡水》:爽劇萬能?

《我是餘歡水》好像是拿錯了劇本,不同與《清平樂》的慢與考究,這部劇12集長度把家庭、夫妻、朋友、職場、學校、媒體全都黑了個遍,如此大的信息量放在如此短的劇集裡,節奏之快可以想象。

這是一部主打小人物“逆襲”的幽默喜劇,一個平談無奇、唯唯諾諾的失意中年男人餘歡水和多數普通人一樣,漸漸淪為了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員,在社會的大齒輪上成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零件。生活窩囊、妻兒嫌棄、工作平庸、業績不佳、上司無情、老父吸血、朋友賴賬、鄰里不睦......在現實世界裡,萬千家庭裡的萬千個餘歡水,就是這樣式的活著。他們是我們的父輩,或是未來的我們自己。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我是餘歡水》一開頭,運用連續的快節奏生活化的片段,將一個個小事連接起來,勾起普通人對人到中年餘歡水一地雞毛生活的共鳴,節奏快、尺度大、刀法準,《我是餘歡水》與後疫情時代堪稱絕配,在四月為觀眾找到了社會情緒的出口。

如果一直繼續下去,將中年社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機進行高度提煉的《我是餘歡水》,不失為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題材劇,但漸漸的,為了追求情感的衝突和情節的反轉,這部劇迅速滑入國產爽劇常用的套路去了,有點虎頭蛇尾,讓人惋惜。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由於誤診為癌症,餘歡水小心翼翼忍受命運強姦的那點耐心被徹底擊垮,一貫的生活態度也開始動搖,“要錢沒有,命給你們。”時日無多的餘歡水開始光腳不怕穿鞋的,對生命發起了最後的反抗:裝修擾民的鄰居家,他砸了。兄弟欠的錢,他連本帶息要回來了。耀武揚威的徒弟,他懟了。領導的疾言厲色,他不怕了。窮兇極惡的歹徒,他打了……

餘歡水改變了對這個世界的態度,這個世界也轉變了對他的待遇,一個唯唯諾諾、四處受氣的社畜,一下子逆轉了人生。

餘歡水的逆襲像極了魏瓔珞的升級打怪,而在開播前,正午陽光給這部劇貼上的宣傳標籤也是“社畜逆襲”,這種悲中帶喜的黑色幽默稀釋了舊式現實主義題材劇一貫的說教,看著真刺激過癮,但卻和前面的現實主義形成了斷裂,讓它最終淪為了平庸的“逆襲爽劇”。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前面幾集的《我是餘歡水》很現實很深刻,看起來是喜劇,但其實是悲劇。它的喜感,都帶著生活裡真實的無奈,讓普通人看完內心為之一懼,餘歡水的一地雞毛,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生活現實的總結和集合。假如這真是現實主義作品,結局就應該以餘歡水的沉淪而告終了,但隨著故事的發展,餘歡水要有更多的戲劇衝突,要更爽,結果編劇用力過猛,整部劇就開始向著荒誕喜劇的路子去了。

這部劇本來人設不懸浮,卻在如何解決中年危機的問題上懸浮了、失真了。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爽,就是好劇了?

這幾年,從宮廷劇到刑偵劇,再到玄幻劇,不少強調情節反轉、快節奏的劇集紛紛被貼上了“爽劇”的標籤。在前期基本上是一集消滅一個敵人的《延禧攻略》沒有任何懸念成為近年爽劇的硬核代表,身兼“鬥戰勝佛”和“瑪麗蘇”兩套人設的魏瓔珞也成了很多國劇角色的固定模板。

事實上,在網絡文學誕生之初,“爽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類型,如果說“瑪麗蘇”承載著女頻網文中女性關於愛情的完美希冀想象,那麼,一路開掛、升級打怪式的“爽文”則是男頻網文中的主流類型。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在文字向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爽文”打破了男頻網文的界限,成為男女觀眾都喜歡的套路,不久前大熱的《慶餘年》和韓劇《梨泰院class》均是爽劇風格,無論是一路過關斬將幹掉終極大BOSS的範閒,還是白手起家,霸氣創業,一路開掛最終逆襲復仇的樸世路,其實都是魏瓔珞式的軌跡。

說到底,爽劇其實是就是白日夢的一種另類詮釋,普通人總要被不順遂的職場、忍氣吞聲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的重壓所累,在看劇時,大多數人希望能逃離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尋找不可多得的安全感。爆款,往往來自充當社會減壓閥的那個出口。也就是說,爽劇,往往是拍給那些生活中不那麼爽的人看的。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對於爽劇,主流輿論的觀點是,這是一劑充滿意淫的麻醉劑,讓人分不清現實和爽劇世界中的區別,最終降低人的現實感,其實,這樣的指責大可不必,影視劇本來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而不是教科書,只要沒有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讓觀眾在娛樂中得到一絲放鬆和慰藉,暫時不必面對現實世界裡那一地雞毛,何罪之有?

結語

當然,爽劇無罪並不代表爽就是判斷一部劇好壞的唯一標準,市場需要提供爽劇給觀眾進行“心理按摩”,但也不應該排斥、指責那些不急不躁、古典考究的慢劇,健康的市場,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以讓人各取所需。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2.轉載開白請在後臺回覆“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爽剧好,但也怀念“从前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