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近日非洲加納財長奧弗雷•阿塔公開表示中國應該在抗擊疫情上採取更多的措施,減輕因新冠疫情面臨經濟災難的非洲國家債務負擔,一時間把非洲推到了中國輿論的風口浪尖,堂而皇之的想欠債不還嗎?那中國的經濟影響要誰來買單?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非洲,一個遙遠的地方,在我們的印象裡有茫茫無際的撒哈拉,有東非大裂谷,有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還有塞倫蓋帝的動物大遷徙,當然少不了南非昂貴的鑽石。小時候關於非洲的想象都是美好的。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非洲兄弟"同樣是值得感謝的,我國重返聯合國,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投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是非洲這一片熱土,不知不覺中被扣上"瘟疫橫行""貧窮落後""治安差"等等一系列不好的詞彙。那究竟非洲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嗎?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首先從地緣上看非洲,北非和南非屬於相對發達的地區,然而真正的非洲其實就是撒哈拉以南的熱帶地區。幾乎可以說是赤道附近的一大片區域,非洲的貧窮難道是因為這裡很難生長作物嗎?其實不然,看看世界上同樣是赤道附近的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巴西……哪一個都擁有大片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園,我們熟知的橡膠、椰子、木棉等等,難道非洲就不適宜種植嗎?也不是,非洲大地土地肥沃,可以說是天府之國,種什麼幾乎都能茁壯生長,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導致非洲如此貧窮落後,直到我踏上這片土地,似乎找到了答案。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贊比亞是一個非洲南部的小國,但是跟中國的關係可謂是源遠流長,中國最早援助非洲就有贊比亞,著名的坦桑尼亞到贊比亞的坦贊鐵路就是中國援建,時至今日,大批的醫療隊、援建工程還在這裡隨處可見,走在贊比亞的街道,看見一些房屋的設計風格,街道的建築特色明顯有很多都是來自我國的援助。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可是贊比亞依舊十分的貧窮,毫不誇張的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裡待了幾天,我似乎明白了一些。首先當地人做生意漫天要價,看到國外的遊客,簡簡單單的手工製品能開價200美元,如果你最後不買,肯定會嘀嘀咕咕說一些你也聽不懂也不好聽的話,如果在偏遠地區可能就沒這麼簡單了,強買強賣恐怕也是時常發生。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說非洲的治安混亂,那是取決於政府監管力度太差,姑息縱容,法制不健全,導致了治安事件時有發生,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去非洲。另外這裡的人很懶惰,不管是種地的農民還是做生意的商人,工廠的工人,無一例外,都是"磨洋工",散漫成性。這樣的社會環境怎麼可能生產力得到提高。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我想贊比亞是這樣,恐怕非洲其他地區也差不多如此,一些厭倦了這裡生活的人們開始想盡辦法"出逃"。可以說奔向了世界各地,有些國家與非洲有著歷史殖民關係,語言相通,後來也掌握著該國的一些資源就放開移民政策,如今的英國、法國哪一個國家不是黑人遍地,都要朝著奔向籃球大國、田徑大國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在這裡我絕不是帶有色眼鏡去看黑人,只是從小形成的惡習怎麼能說改就改。另外最嚴重的一點就是這裡衛生條件差,疾病或多或少都會蔓延,黑人是這裡的常駐居民自然無法出淤泥而不染,必然面臨著疾病的隱患。導致了我們對非洲人,對黑人的印象很不好。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如今中國也湧入了大批的非洲人,據統計可能超過100萬大關,從最早的廣州慢慢開始向內地轉移,非洲人當然大多數是為了做生意,買中國的產品到非洲是十分熱銷的,然而也有不少,根本沒有買回程的機票,就是想來到中國之後再做打算,把中國當成樂土,希望成為他們的第二家園。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社會經濟活動產生了一絲影響。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不難發現,近期似乎非洲人在中國越來越少了,我想第一可能是中國對非法滯留人員加以管控,另外一點就是他們懶散的性格不太能融入中國快節奏的生活中,讓他們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慢慢就回國發展了。還有就是各個國家對非洲的支援力度加大,尤其是中國對非洲人的家園建設,經濟發展都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非洲社會也在慢慢的步入正軌,也需要他們去投身建設自己的祖國,所以慢慢在中國非洲人會優勝劣汰。

疫情下,非洲想讓中國減免債務?非洲的貧困是因為環境還是人性?

非洲一個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地方,我覺得只要非洲人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勤勞起來一定能讓非洲經濟飛速發展,可以不要一味的伸手等待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