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在現今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的一座公園裡,有一尊雕像靜靜地矗立在廣場中央,與來來往往的行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雕像栩栩如生,炯炯的目光直視前方,微張的嘴唇彷彿在向過往的行人訴說著什麼。這尊雕像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古代四大刺客之一——豫讓。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講刺客豫讓,講講那段引發後人無限遐想的故事。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1. 身為家臣的豫讓——三易其主,終受重用,再經波折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豫讓最初是範氏家臣,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豫讓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後,豫讓才受到重視,而且主臣之間關係很密切,智伯對他很是尊重。

與後世不同的是,在春秋戰國時代,人才的流動是常見的,所以豫讓的行為可以說是良禽擇木而棲,並不會被嘲諷為三姓家奴。公元前475年,正當豫讓打算施展抱負之時,執晉國國政長達二十年的趙簡子去世,其子趙襄子繼位,智伯以為新君初立有機可乘,於是向趙襄子發起進攻。但趙襄子卻聯合韓魏把智伯打敗了,消滅智伯之後,三家瓜分了智伯在晉國的領土。即使這樣,趙襄子猶不解恨,於是就把智伯的頭蓋骨做成漆器用來飲酒·。豫讓得知此事之後,決心要為智伯報仇,但苦於敵我力量懸殊,只好先逃往深山,等待時機,行刺趙襄子。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2. 豫讓的復仇之路——隱忍不發,誓達目的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豫讓的俠義情懷可見一斑,在當時的社會壞境下,豫讓的精神值得讚揚,但在後世人的眼裡,豫讓的行為著實令人費解,甚至是持反對態度的。如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言:“自戰國豫讓、聶政、荊軻、侯嬴之徒,以意氣相尚,一意孤行,能為人所不敢為,世競慕之。”分明是表達了對豫讓所作所為的不支持。在此筆者認為,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我認為豫讓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而史學家趙翼的看法也與自身所處的壞境分不開,這也正是史學評論的有趣之處。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只能繼續講述豫讓的故事,至於豫讓的行為究竟如何,就交由各位讀者來評判了。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隱居深山的豫讓無時無刻不想著給智伯報仇,史載豫讓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以便接近趙襄子。有一天,趙襄子到廁所去,卻忽然感到心一悸動,於是拘問修整廁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讓,豫讓因此被逮捕了。問其緣故,豫讓直言不諱地說想給智伯報仇,左右衛士大怒想殺掉豫讓,但趙襄子卻放過了他。趙襄子對豫讓說的話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有明確記載“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賢人也。”豫讓因此得以逃過一劫。

3.豫讓的英雄末路——豫讓雖死,精神永存

不久之後,豫讓又開始積極籌備另一次刺殺計劃,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然後又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他還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就連他的妻子都認不出他來。有一次路上碰到他的朋友,被對方辨認出來了,他的朋友流著眼淚說:“憑藉你的才能去委身侍奉趙襄子,趙襄子一定會親近看重你,之後做你想做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豫讓卻說:“

託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朋友無話可說,掩面而泣,只好離去。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豫讓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於一座橋下伺機刺殺。但是趙襄子在過橋的時候,馬卻突然受驚,於是豫讓又被逮捕了。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趙襄子責問豫讓:“你不是曾經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你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智伯的家臣。現在智伯已經死了,你為什麼就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回答道:“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以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以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趙襄子聽完很受感動,但又覺得不能再把豫讓放掉,就只好下令讓兵士把他圍住。豫讓心知生還無望,也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於是請求趙襄子將衣服脫下,讓他進行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於是豫讓斬衣三躍,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隨即伏劍自殺。

在場旁人無不嘆息而泣。後人讀史至此,也無不感慨豫讓的忠誠熱血。唐代詩人胡曾寫道:

“豫讓酬恩歲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橋上行人過,誰有當時國士心?” 更有同代詩人周曇所言:“門客家臣義莫儔,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異,國士終期國士酬。”好一個無雙國士!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總結

豫讓的一生其實是充滿矛盾的,有人說他是史上最認真的刺客,但筆者認為豫讓是有過迷茫的。智伯與趙襄子,一個對他有知遇之恩,一個對他有不殺之恩,也許,斬衣三躍而後自殺,對他來說就是最完美的結局了。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的俠義情懷

田中芳樹在談到豫讓時說:“豫讓這個人,,也是刺客的一種典型,不為自己個人的利益,只是單純地為了報恩,也算是一種獨特的悲壯美學。”是啊,儘管豫讓的某些行為今人難以理解,但當我們把自己代入那個令人神往的年代之時,就會感受到豫讓身上的人格魅力,而其中有些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只是,正如周曇所說,年年橋上行人過,誰有當時國士心?

參考文獻:

《史記.刺客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