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后,繁华散尽,她只留下一句话

人物背景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女演员。

1925年,胡蝶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战功》从而开启电影生涯 。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3月,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 。1966年,她拍完《塔里的女人》后结束了电影生涯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1岁。


胡蝶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后, 生于上海。16岁考入中华电影学校,从此步入影坛。胡蝶性情温顺,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态度谦虚,所以人缘极好,深得电影界前辈的器重与栽培。胡蝶的表演以朴素、细腻、感情真挚而受到观众的赞赏。1933年,《明星日报》组织读者观众投票选举最佳电影女演员,胡蝶以21334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后,繁华散尽,她只留下一句话

她是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40多年的电影皇后,风光无限,有民国第一美女之称 。她的几部影片都创造了票房记录,轰动全城,为公司赢利颇丰,她主演的影片上映后皆盛况空前,她是票房冠军,曾打破国产影片上座率最高纪录。

当红之际,她被指责是红颜祸水

正当胡蝶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四处散布“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欢歌共舞的谣言。致使舆论四起,一时之间胡蝶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尽管事后胡蝶在报上辟谣,许多影星包括梅兰芳大师都有出面力证胡蝶的清白,但不少人仍将信将疑,这件事成为伴随胡蝶一生的阴影,她终生耿耿于怀。

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后,繁华散尽,她只留下一句话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为了逃避与日本人合作,胡蝶与潘有声及家人离开上海到香港避难。胡蝶将前半生的所有积蓄打理成30个箱子托人运往内地,谁知珠宝在半路丢失,得知消息的胡蝶大病了一场。为寻得原物,她托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把她介绍给了特务头子戴笠。想求他帮忙,没想到却成为了她噩梦的开始。戴笠一直以来都是她的粉丝,垂涎她已久,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自然不会放过,就把魔爪一步一步伸向了她。

戴笠首先是按照她遗失的财物清单重新给她买了一份新的,再以自己的权势施压逼迫她接受,后来又设计抓走了她的老公潘有声,为了营救潘有声,胡蝶不得不去求戴笠,并且委身于他,这一去就被戴笠霸占了三年,夫妻分隔两地,不得相见,直到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她才得以脱身,回到潘有声身边。不久,潘有声就带着胡蝶和孩子回到了香港,离开了这个让他们伤痛的城市。对于妻子过去三年的点点滴滴,潘有声从来不问,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他不想再次揭开妻子的伤疤而是用加倍的爱去关心她,呵护她,帮她抚平伤痛,重拾生活的信心。

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后,繁华散尽,她只留下一句话

上天没有留给他们更多的时间,1952年,长年的奔波劳累带来了肝癌,潘有声的事业再一次跌入谷底,不久,洋行和暖瓶厂都濒临倒闭,他满怀留恋与遗憾,撒手人寰。

为了纪念丈夫,胡蝶改名“潘宝娟,以潘为姓,她挚守着与他这一生的承诺,直到永远。

晚年的她,在温哥华的养老院里,坐在摇椅上,沐浴着流金淬火的夕阳,回望这一生的风花雪月沧海桑田,留下过太多遗憾,却从来不言后悔。

当繁华散尽,她只留下一句:胡蝶要飞走了

蝴蝶要飞走了,飞向另一个世界的天堂,奔赴来生的海誓山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