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青年團”與盟軍血戰


希特勒“青年團”與盟軍血戰

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有人對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的瞭解還僅限於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孰不知,當第三帝國瀕臨崩潰時,希特勒曾建立了一支由少年組成的部隊,與盟軍展開血戰。

“希特勒青年團師”

歐洲戰場上持續的慘烈戰鬥使納粹德國的軍隊不斷減員,納粹高層開始利用未成年人組建新的部隊。1943年夏,一支主要由希特勒青年團成員組成的師級部隊——武裝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師”問世了。

這支部隊編制為黨衛軍第12裝甲師,士兵均由希特勒青年團志願者組成。這是一些剛剛離開國防訓練營的少年,大多生於1926年,當兵時還不到18歲。

這支“納粹童子軍”接受了比較全面的訓練,特別注重輕武器的運用和實戰模擬。有意思的是,該師的戰車乘員均穿與潛艇部隊相同的黑色防火皮制服。

1944年4月,結束訓練的“希特勒青年團師”駐法國諾曼底,隨即由預備隊劃歸第7集團軍建制,奉命抵禦盟軍登陸部隊的優勢兵力。

6月7日清晨,“希特勒青年團師”第一個趕到戰場並進行反擊。苦戰多日後,由於盟軍擁有絕對優勢,該師被迫在卡昂地區轉入防禦作戰。在卡昂堅守了33天后,“希特勒青年團師”被迫於7月9日撤退。

8月初,盟軍在法萊斯地區形成被稱為“法萊斯口袋”的包圍圈,試圖全殲德軍主力部隊。有“消防隊”之稱的“希特勒青年團師”則奉命守住口袋兩側,掩護大部隊逃跑。

戰鬥異常慘烈。不斷的損耗使該師僅殘存了60輛坦克,但他們的對手是600輛坦克!戰場上,不斷有身上綁著炸藥的士兵從掩體中一躍而起,在沖天的烈焰中與盟軍坦克同歸於盡。

8月20日“希特勒青年團師”突圍出“法萊斯口袋”,渡過了塞納河。他們在諾曼底的戰鬥終於結束了。是役,“希特勒青年團師”共傷亡1250人,失蹤63人,重型武器基本上消耗殆盡。

1945年3月,這支部隊開始向奧地利撤退。3月13日,該師從維也納以西穿過奧登堡和希爾登堡,最後抵達林茨。5月8日,“希特勒青年團師”越過恩斯分界線,進入了美軍受降區。但這些納粹少年拒絕把白旗掛在車上,以保持“榮譽和自尊”。

自衛隊

當“希特勒青年團師”在法蘭西田野中浴血奮戰時,位於後方的德國少年也被派上了用場。1944年8月,赫爾穆特·莫克爾參謀長提議訓練10萬名德國男孩,組成一支抵禦盟軍“入侵”的希特勒青年團“自衛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第三帝國的邊境地區,以游擊戰的方式展開戰鬥。經過一場激烈的爭論,莫克爾的計劃得到批准,並由帝國青年組織具體實施。“自衛隊”的職責是在盟軍佔領區進行偵察、暗殺等遊擊活動,使對手對納粹產生恐懼。

1944年夏,一些在德國西部的希特勒青年團領導接受了秘密訓練,準備領導那些孩子實行遊擊戰。

希特勒青年團的庫魯斯將軍被任命為“自衛隊”的最高指揮。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青年團地方領導人精選一批“強壯的候選人”。不久,這些希特勒青年團員就在特別國防訓練營中學習基礎知識和其他相關課程。

幾個星期後,他們開始學習敵後宣傳和破壞的技巧,包括切斷電話線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如何進行破壞活動並逃脫追捕。此外,小男孩們還要用兩個星期的時間熟悉毛瑟98步槍、MG - 42機槍、手榴彈及“裝甲拳”反坦克火箭系統。

儘管物資嚴重缺乏,特種遊擊營還是得到了大批彈藥。這些孩子分為若干小組,每組25人,由4名士官帶領。

到1944年底,希特勒青年團的全部力量都被編入武裝黨衛軍、國民衝鋒隊、第352國民擲彈兵師和青年團特種遊擊營等軍事組織。在1945年的頭幾個月中,許多特別國防訓練營都將他們的學員變成了冷酷無情的盟軍殺手。一些只有12歲的兒童,也被悄悄送入訓練營學習破壞、暗殺、敵後騷擾遊記戰術。

堅強的戰士

1944年12月,曾參加過諾曼底戰役的“希特勒青年團師”奔赴阿登地區,參加了著名的阿登反擊。他們要乾的就是破壞美軍的通訊網絡、車輛和軍用設施、報告美軍炮兵陣地的位置、摧毀武器裝備並暗殺美軍中的特定目標。

這些勇敢的納粹少年帶著手槍、匕首,甚至還在衣服裡藏了手榴彈。他們試圖盡最大的努力消滅對手或使其失去戰鬥力,其行動方式後來被盟軍稱為“兒童式的襲擊”。

德國人在阿登的反擊最終失敗了,特種遊擊營卻化整為零,堅持作戰。當美軍向萊茵河西岸挺進時,納粹遊擊部隊的行動成功地阻滯了美國人前進的步伐。一些德國孩子到處佈設陷阱,包括可勒死人的鋼絲、地雷和餌雷。還有幾個小組則四處蒐集情報、剪斷鐵絲網或者將路標換個方向。他們破壞美軍車輛的方式,通常是往油箱裡撒把白糖,然後立即撤退。這些小戰士的勇敢行為讓美國人深感頭疼。

最後的戰鬥

1945年三四月間,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已搖搖欲墜,但納粹青年組織的活動仍未停止。他們奉命破壞盟軍的交通線、殺害和盟國合作的德國叛徒。

許多後方的作戰小組紛紛隱匿在大街小巷,等盟軍到來後再搞破壞活動。他們在建築物內佈設了各種炸彈,靠定時引信或人工引爆。納粹青年組織的小傢伙們在全國各地把橋樑炸斷,在工廠等可能對盟軍有用的大型建築內佈設陷阱,並在主要路段埋設地雷。

在東線,蘇聯紅軍跨過奧德河已指日可待,30個隱蔽在勃蘭登堡的希特勒青年團頭目便開會討論如何組織那些小孩進行抵禦。

1945年4月16日,紅軍突破奧德河防線。兩天後,朱可夫手下的那群烏合之眾在付出巨大傷亡代價後終於打開了直取柏林的通道。

前進途中,蘇聯紅軍不斷遭到希特勒青年團員的頑強抵抗,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在易北河附近,紅軍遇到了30多個小納粹戰士的伏擊,立即組織還擊。

雖然,紅軍擁有強大的火力壓制,但這些勇敢的戰士並沒有畏懼和撤離,直到最後全部犧牲……在柏林郊區,一個希特勒青年團員作戰小組和國民衝鋒隊等納粹武裝力量用“裝甲拳”火箭筒重創了蘇軍的T - 34/85坦克部隊。

直到納粹德國戰敗,這些勇敢的納粹少年仍活躍在德國境內,為“信仰”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