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根"上沒教好,缺了這項教育成績好也沒用

我們過去經常能聽一些老人說"這孩子從根兒上就壞了",這個"根"指的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做人"。

雖然說我平常一直提倡使用新的、優秀的育兒理念,但是我們有很多舊的教育思想非常具有實踐價值。

老話說得好"未曾學藝先做人",在談及為人處事之前,我們要先談一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擁有怎樣的思想觀念。

很多家長在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把一些優秀的品德往孩子身上囫圇一套,按照這種標準的"模板"去教育孩子,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實屬"生拉硬拽"型教育,很容易就讓孩子內心的積極態度消耗殆盡。

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

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對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我們剛才說的一個人的"根",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其實是"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心態決定一切,這句話是不變的真理。

假如有一個人擁有世界上一切財富和優厚的條件、才智出眾,但是如果沒有積極的態度,他也不會想要去做任何好事。

積極的態度是我們每一個人做事的源動力,做一件事能夠讓人感覺到快樂,並且獲取附帶的成就感,那麼這件事就能夠讓人產生積極的態度去做。

一個人做事時的積極態度比較充沛,那麼做事的成果也就越好。

做事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我們現實生活中能看到很多孩子滿面愁容,經常會說一些灰心喪氣的話,家長們會覺得這孩子比較任性,或者覺得這孩子"爛泥扶不上牆",這種想法根本沒有明白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孩子們的這種狀態其實就是因為無法從生活和學習中獲取快樂,因而不斷產生消極情緒,做事時更無法調動積極性,所以才會負能量爆棚。

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

那麼家長可能會想知道,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怎樣才能讓孩子調動積極性來好好學習呢?

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做事有各種各樣的動機,孩子沒有"工資"、"名望"、"崇拜者",孩子所擁有的"快樂源泉"其實只有自己和父母。

1. 自己

在面對自己是孩子做事的源動力,往往就是由他的情緒所掌控,什麼事情能夠讓他覺得開心,他就很願意去做,哪怕只是在公園裡瘋跑,只要他覺得快樂,他就能夠這樣玩一下午。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也正是因為他們做事往往是靠著情緒驅動,想要怎樣做就怎樣做,只要快樂就好。

所以針對孩子自身來說,從內心深處萌生的快樂情緒就是他們保持積極態度的源泉。

孩子在幼兒時期非常容易被情緒左右

,當他們開始建立自己的人格和世界觀時,又接近青春期。

在青春期孩子原本就會變得比從前情緒更加敏感,這個時候的快樂和難過都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影響,叛逆期會讓孩子對周圍人的態度特別敏感,這個時候的"不快樂"就很容易讓孩子陷入消極情緒中。

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

2. 父母

孩子情緒是他們動力的源泉,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育兒理念中,經常要讓家長們考慮到孩子心情的原因。

如果一個孩子的內心總是屢屢受挫,經常被家長否認,那麼他一遇到事情就會產生負面情緒,自然就什麼都不願意做了。

而且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重要性非常強,有很多孩子會覺得父母比自己更加重要,願意為了父母的情緒而委屈自己、自發地看父母的臉色做事。

因此我們說,父母對孩子最好不要隨意的批評和指責,你的每一句指責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都是一次很重的"刑罰"。

如果父母隨意對孩子的大小事情都進行指責,這種權威性就會失去了價值,孩子在負能量裡糾結久了,就會對父母失望,不再渴求從父母那裡獲取快樂和積極的情緒。

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

青春期負能量爆棚,孩子易沉溺於消極情緒

有很多孩子一到青春期就變得特別負能量、很"喪",每天都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中,自然什麼事情都無法做到最好,這其實主要是因為之前常年從父母那裡無法獲取被肯定和被讚揚的快樂導致的。

如上文所述,孩子在青春期原本就會變得叛逆,在具有叛逆情緒的情況下,他們會對家長的態度更加敏感。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會變得更加"玻璃心",經不起家長的批評和否定,初步長大的孩子在身高和體力上和家長接近,這個時期他們最渴望家長的肯定和表揚。

但是我們很多家長越是到了孩子的青春期,越是會頻繁批評孩子、挑他們的毛病,這樣的相處模式就會刺激孩子的叛逆心態變得更加嚴重。

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

這種錯誤的相處模式,就會導致孩子在青春叛逆期負能量不斷積累,孩子一方面會和家長髮生正面衝突,尋求自己的利益,表現出維護自己、用語言攻擊家長的行為;另一方面,在孩子自己的內心中,他們也會因為受到了家長的否定和批評而覺得自己"就是不行",於是沉溺在消極情緒中,變得"喪"。

青春期孩子的"喪"其實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他們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換取家長對自己的愛,喚醒家長的心疼。

有一些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會說"沒人愛就沒人愛,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越是這樣說的孩子,他們就越渴望家長好好愛自己。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無論是早戀還是逃課,這些"差生"行為其實都不是他們真心想做的。

正如我們前文中所說,我們每一個人做事的源動力就是"快樂",當青春期的孩子在一些叛逆行為中只是能獲得短暫的快樂,做完這些事之後也只能感覺到空虛。

如果家長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能夠給予他們正能量和被肯定的快樂,那麼孩子對於學習和生活是無法尋求快樂的。

積極心態是一切優秀的基礎

我們有很多家長在談到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快樂,可能會直接想到"獎勵"。

比如我們跟孩子說"中考成績好的話,就帶你去迪士尼玩",孩子聽了之後會非常開心,學習的時候也特別有勁兒。

但是如果我們跟孩子說"中考成績好的話,你將來就能上一個好的高中",大多數孩子可能會毫無反應,甚至有的孩子會覺得家長很囉嗦、很無聊,而產生一點負面情緒。

這其實不假,獲取快樂能讓孩子萌生做事的動力,自然就會讓他們產生積極的心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怨天尤人的孩子,是從

但是很多家長對"獎勵"很抗拒,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天職,"怎麼能用學習來管家長要獎勵呢?這是你應該做的啊!"這樣的想法就很"泯滅人性"了。

孩子的天職並不是學習,正如家長的天職並不是上班一樣,這些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獲取更好的生活的工具,而並不能成為人生追求的價值。

家長想要讓孩子勤奮學習、品德高尚、成為一個全方位優秀的人,就要懂得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孩子快樂,讓他們心中產生動力。

無論是誇獎還是讚美,無論是玩具還是金錢獎勵,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讓他們不斷的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才有動力去做一個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