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说起嘉陵摩托,可是7080集体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环,特别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价值超千元的嘉陵摩托还算是奢侈品,就像现在奔驰宝马一个层次。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正是由于嘉陵作为民用摩托的开山鼻祖,才有可能把人口众多的中国,从自行车王国进化到摩托车国度。很多人年少都少不了坐在爸爸摩托车后座的记忆,或者坐在嘉陵摩托后座搂着男友腰的甜美回忆,大江南北,嘉陵成为中国家庭的标配。

不过,自从2000年之后,随着大城市禁摩,小汽车的兴起和普及,似乎嘉陵摩托的身影越来越少见,直到近日,作为首个上市公司的嘉陵摩托,一纸公告宣布退出摩托车生产领域,甚至嘉陵这一上市公司名称都将不复存在。

7月9日,*ST嘉陵发布公告称,拟变更公司名称,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中电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日后将以锂电池作为主营业务,从而正式宣布脱离摩托车生产。

打开嘉陵摩托的官方微博,发现自从2018年10月10日就没有更新,不知是自我鞭策还是自我总结,这句话对嘉陵摩托而言最后一条微博颇有深意:突破,不断超越自我。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说起嘉陵,不查不知道,其实大有来头,嘉陵摩托1979年之前是国营四五一工厂,属于军工厂,原来摩托车比较贵,民用几乎为零,连公安叔叔都很少配用。后来,改革开放带来转机,确切说裁军和战备需求下降,政府考虑摩托军转民,所以四五一厂就地在“摩托王国”重庆建立民用摩托车公司,就是嘉陵工业了。

1995年“中国嘉陵”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摩托车上市公司,风光一时,此后被誉为中国发展摩托车产业的奠基者和引导者。

但是,嘉陵前身四五一厂其实来历也不小,前身为清政府曾国藩、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于1875年在上海龙华镇创办龙华制造分局,后来战乱搬迁到重庆,算起来至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国营四五一厂转为国营嘉陵机械厂

说实话,洋务运动能延续至今,并且能够上市的企业真不多,除了招商局就是嘉陵了。

嘉陵四十年

不过,今天我们主要还是谈谈嘉陵四十年。据说,当年让嘉陵一炮而红的是一款名叫CJ50的民用摩托车,重庆人将之称为“老白干” 。

1979年4月,四五一厂本来要跟南斯拉夫合作生产民用摩托车,奈何对方要求苛刻,一气之下专门成立研究所自己来改装,当时的工人也很硬气,9月,首台车就下线,经过200km测试后,性能全面超越南斯拉夫的摩托车,令对方侧面。

这不得了了,扬国威啊,当年国庆节,CJ50进入中南海会见国家领导,并绕行天安门广场。为了在国庆献礼,这5台车用5个月就完成了。当年后来生产了55台,被北京人民抢购一空啊。CJ50带国人进入了摩托车时代一点不为过。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CJ50外形其实跟现在流行的电动摩托车差不多,属于轻便型,这样好操作,关键价格能降下来啊。但是,它的来历其实并不是完全由研究所研发,而是“借鉴”日本摩托的技术。

上面说了,四五一厂跟南斯拉夫工厂谈不拢,随后他们自己去日本考察,在参观了本田山叶的工厂后直接被震惊了,日本的摩托车质量好,性能优不错,关键符合亚洲人的特点和需求,最终他们选择了本田的pa50,并采购了3台带回国,这便是CJ50的原型。

在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嘉陵这个CJ50可能是国内工业最早的山寨产品,后来本田公司上门告侵权却转而合作开发的事就不细说了。

轻型摩托车越来越火,从原来老军工厂改造的生产线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到了1987年2月,嘉陵直接引进日本本田公司关键技术设备、年产60万台(套)70—125CC发动机生产线建成投产。这时候才是嘉陵真正走入全国百姓家里的开始。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十年之后,1995年,嘉陵摩托达到顶峰。1995年全国摩托车生产总量在上年522万辆的基础上增长了50%,达到783万辆。但是,仅嘉陵的销售量达到107.8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4.05%,奠定行业老大的地位,嘉陵工业也是当年在主板上市。

嘉陵发源重庆山城,都说当地特殊地形造就摩托车市场,其实不然,摩托在中国城乡使用范围其实非常广,无论是山地平地,城市乡村,载客载人,摩托都是性价比高的交通工具,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潜力有多大,恐怕不是一年783万辆可以满足想象的。

刚才说了,嘉陵工业一上市,风光无限,大家都看到摩托市场有利可图,自然吸引不少竞争者,除了北京、济南、广东、江苏等地都在上马当地摩托车厂项目,对嘉陵威胁最大的却是重庆老乡们。

1995年嘉陵上市之后,重庆摩托车企业突然着了魔,望江,建设,隆鑫,力帆,银钢等等摩托车纷纷崛起,遍布产业链上下游,寂静的山城也自此发展成摩托车企业的大工厂。

遗憾的是,作为国企的嘉陵尚未意识到,或者说做好应对措施,拉高行业竞争门槛或者拉开与追随者的距离。比如说利用先发和资本优势,在技术迭代、车型更新和市场渠道方面提升和保存竞争优势。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甚至,重庆这些民营摩托车企的起步之时,业务骨干不乏从嘉陵厂负气出走的优秀职工,加上当时对外观、技术等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弱,后起的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盈利目标明确,所以很快就对嘉陵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产生负面影响。

很快,1996年,中国嘉陵在年报中直言:“摩托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公司为了长远利益开始牺牲利润,对摩托车价格作出近10%的大幅下调,净利润由此减少2.7亿元,毛利率当年直降1.83个百分点。嘉陵依然是行业龙头,但是,躺着赚钱的年代结束了。

光耀顶峰,1995年,其实也埋下了嘉陵摩托衰落的伏笔。

致命一击还是历史宿命

1997年6月,重庆升直辖,适逢当年香港回归,嘉陵作为重庆为数不多的国家一级企业,当然备受瞩目,据说,嘉陵组织1997辆尾插国旗的摩托巡游整个重庆,宣传声势浩大。但,这也成为嘉陵摩托最后的荣耀。

1999年,加入世贸之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化水平极速提升,大量农民工进城,一方面乡村摩托车的需求减少,尤其嘉陵重要市场西南地区属于农民工输出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携带摩托车进城的农民工,让摩托车蒙上治安隐患的阴影,沿海城市摩托车成为各类治安刑事事件的帮凶,加上对交通秩序的影响,不少城市直接宣布“禁摩令”,到年底,全国已经有70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作为摩托车行业龙头,后有一大帮兄弟在分市场猪肉,前面又出现政策限制,嘉陵顿时陷入困境。2001年销售收入已经从高峰期50多亿下滑到26亿,利润更是不到千万元。熬到2002年,更是出现首次亏损,一次亏损1.73亿,相当于前几年利润总和,结果令曾经以嘉陵摩托自豪的职工难以接受。不少车间工人最后就只能拿微薄的保底工资。

好在有上市公司这个壳和土地等资产,嘉陵在随后几年通过资产重组和变卖资产勉强度日。在这期间,嘉陵的重庆老乡虽然摩托也不好卖,但是转型转变比较快,比如宗申,同时还涉足当时的潮流,汽车,如力帆。

熬到2006年,嘉陵积攒多年的力量,发现国际流行的大排量趋势,发动仅存的科技力量,研制制造出国内首款大排量摩托车JH600,为嘉陵争来又一春。从财务数据上来看,2007年嘉陵营收同比增长10.67%,成为公司最后一个收入小高峰。

世上再无嘉陵摩托,四十年留下太多重庆印记,这次能东山再起吗?

但是,嘉陵这是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改变自己的宿命和摩托车行业大格局。2007年和2009年,力帆,隆鑫相继上市,行业新势力不断崛起,缺少技术创新的嘉陵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无论如何,7月9日的公告宣布嘉陵摩托业已成为历史回忆,世上再无嘉陵。

不过,凡事否极泰来,世间轮回。今年年初,重庆传来第一季度重庆统计局披露工业数据时,摩托车产业首次出现在了重庆“支柱产业”名单中,这被行业内部视作积极信号的释放:重庆摩托制造或将再次被摆到重要位置。

重振重庆摩托,再走大众化路线或许走不通,定制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可能是选项之一,期待走出重庆,祝福重庆摩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