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中的“劉郎”指的是誰?

辛棄疾從二十三歲南歸,一直不受重視,二十六歲上《美芹十論》,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採納。宋孝宗淳熙元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他已經南歸將近十年,但卻一直被閒置,如今又任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於是寫下一首《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中的“劉郎”指的是誰?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望遠所見之景。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寫浩浩蕩蕩的江水,寫得氣勢浩大。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寫山。遠山層層疊疊,如美人頭上的髮簪。江山雖美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至於為什麼而發愁發恨,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合作者的生平,我們可以意會到,是因為他懷有濟世之策而不得任用;宋統治者不思進取,中原收復無日。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中的“劉郎”指的是誰?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這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句句含情,狀羈旅愁情。“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幾句回到人物主體,直抒胸臆。詞人描寫了一系列的動作,運密於疏,將強烈的思想感情寓於平淡的筆墨之中。讀者讀之,能不感受到詞人那思潮澎湃的心情。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中的“劉郎”指的是誰?

下片言志抒懷。“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幾句運用了幾個典故,詞人說他不願效仿張翰退隱,也不願學許汜求田問舍,而是想如劉備一般時時思慮國家,收復中原舊疆。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中的“劉郎”指的是誰?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這幾句感嘆流年似水,光陰虛度。樹尚且生長的那樣高大,人就更不用說了,已經老了。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想到此傷心處,詞人不禁潸然淚下。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讀之讓人唏噓不已。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中的“劉郎”指的是誰?

該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