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無論在任何人、任何體系的眼中或評價中,毋庸置疑,黑澤明都是一個“世界頂級”的導演。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他被致敬,被效仿,被尊重,但卻從未被超越,他固執,他專橫,他認真,可對電影的信念卻無人能及。

在拍攝電影《亂》的時候,黑澤明讓整個劇組停下工作,就為了等一朵雲的到來。拍《戰國英豪》時,他為了捕捉到一個滿意的晴天鏡頭,足足等了100多天。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黑澤明從33歲開始作為一名導演,一直到他83歲的時候,50年的時間裡導了30多部電影,他的出片效率對比其他導演來說算是高的,但是在質量上也是有保證的。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日本最好的導演、世界級大師,主要依靠的作品有:40歲時的《羅生門》,44歲的《七武士》,47歲的《蜘蛛巢城》,70歲的《影舞者》,75歲的《亂》和80歲的《夢》。

其中,《影舞者》和《亂》讓黑澤明從天才升級到了偉大,他的鏡頭,他的敘事,他的內在,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黑澤明的電影有五大神器:感官刺激、色彩運用、人性解析、格局構建、駕馭演員,才成就了後來的“電影天皇”。

製造感官刺激,用色彩講故事。

拍電影不是寫小說,不僅要講好故事,還要考慮如何將它搬到熒幕上。所以,頂級電影大師們的共性是:一切最終都要落實到對觀眾的感官刺激。

這就需要掌握攝影、器材、道具、音樂、光線、色調、特效等全部技巧,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獨有的感官刺激風格。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在這一點上,張家衛、張藝謀、李安是做的最好的中國導演。黑澤明的高級之處在於,他可以利用極為有限的資源,達到刺穿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的目的。

比如,在六十多年前的《羅生門》和《蜘蛛巢城》中,他在只有燈光、太陽光、風扇、煙霧以及黑白攝影機的情況下,配合音樂和自然環境,就能夠做出如此緊張抓人心的效果。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相當於用石器時代的工具蓋出了一座現代大樓。

當電影進化到彩色時代的時候,黑澤明在沒有特效的情況下,純粹靠物理手段就可以展現出震撼人心的色彩效果和難以置信的幻境,這些即使是在四十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舊領先。

有一句說得好,大師都是走在時代前端的,就像10年前《阿凡達》的特效,直到現在仍然領先《復聯4》一樣。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很難想象,如果黑澤明擁有現代特效技術,能夠拍出怎樣的作品?他也許是全球唯一一個能接近卡梅隆的人。

黑澤明電影中的幻境走的是高端的詭異風格,不是那種常見的驚恐,而是讓觀眾不知道是該害怕、該驚訝、還是該興奮,將人類情緒中隱藏的屬性全部激發出來。

他善於在不動聲色中製造震撼,電影《夢》中狐狸迎親的場景,僅靠一群人平穩的動作和配樂,以及少量的煙霧,就可以在明亮的環境下製造出詭異、驚嚇、刺激的效果。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另一段日本官兵走出山洞的畫面,也僅僅依靠簡單的化妝技巧,聯合偏暗的色調及一段整齊的步法就實現了同樣的效果。

這展現了黑澤明對日本人思維模式的洞察力,對影像技術的操控力和高格局的想象力。

除此之外,黑澤明對色彩的運用同樣具有象徵意義。

電影《亂》作為黑澤明的後期作品,講述了日本戰國時期,一個虛構的一文字家族,因分權自相殘殺而走向滅亡。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大郎的衣服是單一明黃色搭配少許青色,他既是法定繼承人,同時又是思維比較簡單的人,最終被次郎殺掉。

次郎是紅色穿著,服飾上有著較為複雜的方格,他既是危險的存在,又有多變的人格,他是最先發動戰爭的人,他也導致了一文字家族的覆滅。

三郎的衣著是天藍色,上面有著跟父親一樣的金色圖案,他嚮往自由且思想單純,也是真正熱愛父親和一文字家族的人。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黑澤明通過影片中三個兒子不同的服飾,便區分出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及他們的命運。

同時,黑澤明也擅長運用天空不同的顏色來講故事,影片一開始,秀虎和兒子們在晴天下狩獵,從最初的美好到最後的分崩離析,他都通過天空的變化呈現出來了。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三郎反對秀虎分權被趕出家門,天空開始變陰暗,暗示一文字家族即將走向末路,秀虎被大郎趕出主城,

電影中短暫的出現了3秒的大太陽鏡頭,明黃色的顏色和大郎色相匹配,而這個大太陽即代表大郎。

大郎和次郎開始發起攻打,這時,電影中又出現了3秒烏雲遮住太陽的鏡頭,寓意著大郎的死亡。

秀虎看到雲層散盡的灰色天空,嘆息道“這是個什麼樣的天空啊!”這意味著三兄弟之間的爭鬥結束,同時也象徵著一文字家族的終結。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黑澤明運用色彩就可以體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結局,講出最好的故事,這是他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演的魅力所在。


構建深度的格局,解析人性的本質。

電影導演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即文藝片導演和商業片導演。

很多文藝片大師,比如庫布里克這樣的大導演,他們的作品拍得都很有深度、有思想,但大部分觀眾可能會看不懂,因為他們的作品中有著自己的獨特思考。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相反的,很多商業電影拍得很有廣度,但卻沒有深度,對情節、燈光、攝影、效果等把握的更好,但是缺乏自己的思想深度。

就像一些好的作家,他們可能文章寫的不錯,可能作品也非常暢銷。但是比起海明威、卡夫卡等偉大的作家,他們對生活、人性、社會的思考,及在人類感情的挖掘上來說就有一定的距離。

在當代,就算有人能拿十次諾貝爾文學獎都比不上莎翁,所以斯皮爾伯格才會說,黑澤明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黑澤明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作品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而且故事通俗易懂,精神內涵上又不輸給任何文藝片。他在鏡頭語言和敘事結構上的創新,無論對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是巨大的促進。

他長期研究表現人性與社會的陰暗、消極。所以黑澤明很會講故事,他能把《羅生門》從一部電影變成一種社會現象的代名詞。因其對立衝突的主題而大放異彩,即使該片距離首映已過去60餘年,可觀眾依然為其痴迷。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他的作品《七武士》是電影藝術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黑澤明所構建起的是商業電影的一個模板,而這個模板直到今天依然被其他人所複製。

黑澤明的武士題材電影,都是關於日本武士最重要的資料,其中的社會價值可能會超過任何一位學者的相關學術著作。

對於武士這個群體,黑澤明看的比所有人都透徹,表達的比所有人都到位。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武士對黑澤明又喜又煩,喜的是別人拍的武士像是人與人之間的械鬥,黑澤明拍的武士,在陣勢上有了正規集團軍的感覺。

他影片中的精細程度和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一樣,都已經超過了電影的必要限度,完全是按照藝術品來做的。

武士煩他是因為,當全世界添枝加葉的美化武士的道德和武勇時,黑澤明則用深刻的思維以及高超的影響技巧,把他們貶低到整體道德水平在正常人以下,為了權利他們可以做一切事情,毫無羞恥感、道德感。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而事實證明他的這種表現形式是正確的,不是說黑澤明的史學考據功底比學者強,而是他具有能看透人心的強大思維能力。


控制畫面運動,完全駕馭演員。

黑澤明的電影動起來不同於其他任何人,每一部電影都完美展現了不同種類的運動,以及彼此之間的相結合。

1、自然的運動

在他的所有電影中,鏡頭背景裡都有著某種天氣,像風、水、火、霧、雪等,如此做的一個好處就是鏡頭有很多視覺趣味,就算人物靜止不動,背景的雨依舊可以吸引你的目光。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天氣是真正的情感觸發器,在任何電影中都如此,可以讓觀眾從感官上與電影聯結。

2、群體的運動

黑澤明電影中通常都有大群大群的人,他們或聚合或散開,這樣的人群是很有電影感的,當這麼多人被放進一個鏡頭裡時,任何情感都會被放大。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3、個人的運動

黑澤明通常會讓演員們為角色選一個標誌性的動作,在整部電影中不斷重複這個動作,這樣觀眾們就能快速地分辨角色及其心情,對於觀影體現有很大的幫助。

4、攝影機的運動

黑澤明風格的標誌之一,就是流暢的攝影機運動,從特寫到全景一鏡到底,看起來毫無違和感,達到一種一氣呵成的效果。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5、剪輯的運動

黑澤明是少數幾個自己做剪輯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之所以感覺流暢,原因之一就是在剪輯的運動上。

當完成一個場景後,他會改變節奏,通常先以某種靜態作為結尾,然後再立刻剪輯進動態,通過這種節奏的改變,始終讓觀眾聚精會神。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黑澤明還有著自己獨特的駕馭演員的能力,是絕大部分導演用不出來也不敢用,就是將所有的演員“工具化”。

他對演員的表演有嚴格的框架要求,一切需要按他的指示去演,他不需要演員的即興發揮,宛如他的提線木偶一樣。

這是因為黑澤明設計的故事過於宏大、精密,他想讓觀眾記住的是導演的思想和他精心構造的畫面,而演員的個性表演會破壞整個電影的格局。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這其中的道理就好比指揮一個大合唱一樣,觀眾並不希望有一個人唱的過於突出而影響到整個表演及團體。

黑澤明拍電影時,就像指揮軍隊的將軍,現場的人全部都要聽他的,他能壓制住所有的質疑和反對,和卡梅隆類似,但比卡梅隆更冷酷,這是頂級藝術家的霸氣,也是他的孤獨。


真正的大師既有高端的格局、超強的觀察力及表達力,同時也是影像技術的駕馭者和引領者,他們是化身成導演的藝術家,提升了整個人類的文化水平。

捕捉“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拍攝“神器”!

然而,黑澤明只有一個,不會再有第二個,或者說任何一個頂級的導演都不會有接班人,因為偉大的人註定各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