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光鲜亮丽”

1.学医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服务行业,用我们领导的话,本质上和端茶送水的服务员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要按照服务员标准要求自己,谨言慎行。潜台词就是:谁坏了医院声誉谁就是公敌。现在医院专门安排人做患者满意度调查,所以觉得压力山大。医生是最容易遭遇道德绑架的职业,说话必须极其谨慎,时时牢记换位思考,否则可能一句话不慎就成为新闻人物、过街老鼠 。从事这个职业,也许久了你不会把家里人头痛脑热当回事,可是你的病人(和你并不沾亲带故),他们的安危才会让你夜不能寐…在家休息单位一个电话你放下碗就跑,但手术时电话铃响起,明明知道是家里来的你却不能接。这个工作不是普通的服务工作,关键时刻必须用你的经验技术让患者化险为夷,否则两败俱伤。

2.体力活!对!千万不要以为什么医生是纯技术工作,实际上体力太重要,尤其是手术相关科室。更不是靳东主演影视剧里面牛B大佬,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和疲劳作斗争的苦力。甚至推车、搬运患者这类工作也会经常参与。夜班、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值班其实更多考验的是体力、耐力。好在我们医院绝大多数同事农村出来的,吃苦耐劳。我们这里大多数科室医生值夜班至50+岁。长期的紧张工作会损害健康的。从医二十余载,我从一个当年绿茵场上的健将变成了一个患有高血压、严重胃病的人……这个工作实际上不存在上下班时间,全年至少360天24小时待命。医院要求一般不许关电话,所以即使在家里也可能随时有工作电话接入,大到患者病情突变召唤,小到患者或护士询问某个问题……一个几乎24小时无法脱离工作状态的工作,如果工资低于965,实在说不过去吧?!

医生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光鲜亮丽”

3.收入从何而来?绝大多数基层医院都是差额拨款,而且同一个城市各个医院激烈竞争,所以不是每个医院都有稳定收入的。你的收入取决于你们医院科室整体营收以及你个人的创收。附最近两个月奖金截图。月收入=基础工资(3K+)+奖金。

4.关于灰色收入:许多人觉得当医生一定有大把灰色收入,但是必须告诉你,不是每个人都有,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我了解的一两千块的居多,个别的四五千。而且这一块收入不稳定。国家在治理、医保在限制用药、医院在监督。而且真的有法律风险。本人所在城市附近监狱关了大把医院院长、药房主任……不建议择业时把回扣考虑进去,就如选择当公务员不要考虑当贪官。自由真的很重要。红包千万别收,这个会使你在医疗活动中处于被动弱势地位,收红包相当于自杀。

5.关于进阶:工作年限久了你肯定想晋升职务职称,由于大多数基层医院必须考虑生存,所以你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你能够给医院带来现金流也就是业务收入。现在进阶也会耗费大量财力精力,核心期刊发上几篇,版面费可能就会贴进去几万块!

6.医生和医院其他岗位人员收入对比:医院主要是依据职务而不是技术职称来分配(包括后勤)。身边也不乏离开临床竞聘后勤科室负责任人的,趋之若鹜。

7.有没有性别歧视?:对于医学生来讲,这个行当有没有性别歧视?肯定有!我曾经听到某科室主任发誓以后不接受女的,因为当时科室有女医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上班导致人员紧张。本市另外一家三甲招聘本来准备接收个男研究生后来男生不来了,男生想推荐自己女同学来被医院拒绝。

8.关于医生总体收入:我所在科室在医院收入中等偏下,本人年均工资卡收入约15W万(含年终奖),看科室效益。这个收入不低于本市大多数同年限公务员收入。大约3~5年不吃不喝可以本市购入一套100平米房子。毕竟四五线城市,房价也就几千大洋一平米。

医生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光鲜亮丽”

9.医生是为数不多随时可能面临巨额赔偿甚至官司的工作,而且对差错事故几乎是零容忍。其他工作你成功99次出1次问题可能成为牛人,而医疗工作成功999次1次出现差错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你没有发生差错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卷入官司。福建某医院妇产科发生的事情让人更加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认识的医生很多都是掏腰包赔过钱的,我们本地一般医生护士承担差错事故医院赔偿总额的10-20%,我知道最高的有赔掉一年工资的。不知道发生国家赔偿的法官,要承担多大比例?

10.关于这个行业收入预测:国内医疗模式目前总体处于政府低投入、低收费、高效率、高劳动强度阶段。同事中下一代学医的微乎其微,尤其是尖子生。一个行业的收入取决于宏观资金流向及地方财政。三甲公立医院,一般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所以下限不低。但是上限还是有限的。在我们医院,大致介于5—25K。当经济景气度高的时候,学医不热门,这两年经济不太景气,所以有升温趋势,省内哪怕二本省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都有逼近600趋势并纷纷进入一本招生。建议大家还是要根据兴趣选择,毕竟高考600+的从事任何行业大都都是佼佼者。必须读研,选择较发达地区三甲医院,因为平台很重要。不太看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生收入增长潜力,毕竟医保资金需要财政来支撑!

医生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光鲜亮丽”

11.执业环境:在大数据时代,医生的工作越来越透明,受到的监督越来越多,医保的限制越来越多;部分专科必须的药物价格飙升甚至缺货,在制订诊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药占比)、受到的肘掣更多,所以风险度越来越高。整体执业环境恶化。各种脑残的规章制度文字游戏让人疲于奔命,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投诉、惩扣,成就感越来越低。一个医生因为各种缺陷比如病历书写一年被扣掉上千块基本上是常态。医生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自身健康及心理问题。中青年医生猝死或罹患大病早已不是新闻。在本世纪初,由于《医师注册暂行条例》阻碍了医生流动(要单位签字才可以更换执业地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憋屈,“跳槽”非常困难,甚至很多时候被原单位索取巨额“分手费”。2017年修改条例后情况有所改变。加上国家鼓励社会办医、放宽执业地点,有可能增加医生的议价权,但目前看起来还是望梅止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