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祭禮:文化血脈的延續

傳統祭禮:文化血脈的延續

祭禮告訴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作為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形態,也是我們中華文化血脈延續的重要途徑。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門衛簡樸的日常三問恰是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對此,西方哲學喜用邏輯推演,而中國文化則擅長踐行體悟。若識得中國傳統祭禮,這三個問題自然引刃而解。

所謂“祭禮”,就是祭祀或祭奠的儀式。《禮記·祭統》雲:“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又云:“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孔子認為禮得之於天,效法於地,配合鬼神,貫徹到喪葬、祭祀、加冠、結婚、朝會等各種活動中。只有遵循禮,才能治人,才能治理好天下國家。“五禮”(吉、兇、軍、賓、嘉)中的吉禮就是祭祀之禮,古人認為天地、宗廟、神祇關係到國運之興盛,宗族之延續,故排列在五禮之首。

祭禮不僅是人與天地、祖先溝通的橋樑,而且是跨越時空的活態媒介。在祭祖活動中,祭拜者、祭拜對象、祭拜儀式的規定與指向恰恰應對了“哲學三問”,或許正是因為解答了人生的終極問題,所以“祭祖”禮儀一直長存不衰。可以說,祭禮告訴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作為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形態,也是我們中華文化血脈延續的重要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