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是她需要你,其實可能是你更需要她

我一直在做救助的一個流浪狗基地,裡面有幾個老阿姨。退休之後幾乎是全身心地撲在了基地。


江浙滬地區普遍經濟還不錯,阿姨們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於是這些年來,每次一旦我去基地撿狗屎都看到她們兢兢業業地煮飯,分狗糧,煮骨頭,曬被子等,伺候那些狗子們。


每一次我看到她們累得精疲力盡,又眼神裡很是快樂和滿足的樣子,我都為她們開心,畢竟,做著自己心甘情願喜歡的事情,是快樂的。


你以為是她需要你,其實可能是你更需要她


最近由於政府規劃土地建設的問題,基地被迫搬遷到一個臨近的省份。有些弟弟妹妹們,遇到阿姨們的時候,會開心地說:“ 阿姨你們終於可以歇一歇啦,過一些不這樣辛苦的日子。”


這是實話,真心做救助的都是往裡面貼錢,貼時間精力,甚至很多家庭的親人非常不理解。


基地又髒又臭,忙上一天回家後我經常覺得頭暈腦脹,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貌似原因是狗子們拉的粑粑會分解出很多二氧化碳造成中毒。而狗狗們比人矮,底盤低有底盤低的好處,反而吸收不到那麼多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而沒有料到的是,阿姨們為此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一到基地就捧著狗子們的臉,滿眼的感傷和不捨。有幾個阿姨一碰到我就長吁短嘆,說自己養了很久的狗子要走了,自己很擔心。


我安慰她們說:“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救助。” 阿姨們滿臉失落地:“我們老了,不像你,還可以幫基地拉品牌的贊助送狗糧,也沒有精力跑那麼遠的地方去照顧他們,只有退休金捐一點點了啦。”


阿姨們指的是我曾幫基地拉過一個品牌狗糧的贊助,作為回報,我們提供狗狗和狗糧的照片返還給贊助商做宣傳。


你以為是她需要你,其實可能是你更需要她


基地搬走後,有兩個阿姨直接生病住進了醫院。


同在基地的00後小弟弟妹妹們很不能理解阿姨們的如此大的失落,納悶道:


" 難道不應該是狗子們留戀阿姨們哭病在地上嗎?狗狗們更需要她們吧。”


如果深入阿姨們的背景看一下,就知道有些阿姨們退休後的生活,是建立在有狗狗的世界裡的。照料狗狗成為了阿姨們生活的堅固的磐石。


其中幾個阿姨的兒子女兒在國外留學一時半會也回不來,老公又要麼退休後再就職,或打麻將度日;有的阿姨家庭情況很贊,靠收房租就可以過得不錯,不需要為生活奔波了,又不用帶孫子,反而無所事事。


孤苦無依的,又會撒嬌的狗狗們需要她們,正填中了阿姨心中的空虛感和被需要感。


從表面看從常理來說,確實是這樣的。狗狗們幼小柔弱,孤苦無依,照理說是更需要人類來賴以生存。而現實中這些阿姨們卻如此深受打擊,那些狗狗們去了新基地適應卻是適應得很好,該吃吃該睡睡。


你以為是她需要你,其實可能是你更需要她


這種被人需要的感覺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有價值和重要的,於是“被狗子們需要成為了阿姨們的需要。”


狗狗們一走,這幾個阿姨們的生活主心骨,以猝不及防的方式被抽空,她們的世界就在某一種程度坍塌了不少,不亞於一個打擊。


也許之前的忙碌讓我們不需要去面對和考慮人生的真相的問題,比如說”我的價值,我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即將遲暮的自己的一生到底獲得了什麼?”


要面對這些問題是需要勇氣的,因為這會把之前逃避的虛空和無力全部給引發出來,逃無可逃。忙碌有時讓人踏實,即使是一種麻木的踏實,但比起直面那些有關生命真相的無力,很多人寧願忙碌。


你以為是她需要你,其實可能是你更需要她


年輕如我的自己,早幾年就體會到了這個事實。我做救助,與其說是我有愛心,我有奉獻精神,是狗狗們需要我,其實本質上有可能是我更需要它們。


在我生命最黑暗和孤單的時候,是我的狗給了我一份不帶評判的,超有安全感又單純溫暖的陪伴。


它們無辜的眼神,它們調皮地自己打開抽屜偷吃零食,它們在我下班的時候等待已久撲向我的時刻,它們在我身邊安心地睡著的時刻,都成為了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


與人相處難免會引發矛盾,會有很多的擔憂,衝突和期待。狗狗貓貓們從某個角度來說,是比人要好控制的,話很難聽,但事實如此。


你的老公不會讓你想鎖在家裡就鎖在家裡,而狗狗貓咪們對此毫無辦法,可能的代價就是咬壞幾雙鞋,然而反正沒幾個人家裡全是jimmy choo;


當你想安靜的時候,老婆不一定就會心甘情願地讓出一隅之地,而狗狗貓咪們多叫幾聲,見你沒有反應也就罷休了,它們還不會總是舊事重提,不會到處挑你毛病說你不會撒嬌沒邏輯還敏感。


你看,小動物們在某些時候,能夠完美地幫助人們避免面對在與人的關係中的無力和挫敗,不體會到嚴重的時空感,還能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和被需要,在某種程度上,真的不是我們更需要它們嗎?


你以為是她需要你,其實可能是你更需要她


現實中其實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本質的關係。


比如有的爸爸,工作不喜歡,但工資高為了孩子上國際學校高昂的學費,就咬牙繼續做下去——其實這也有可能上國際學校並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爸爸不敢去面對尋找喜歡的擅長的工作失敗而帶來的挫敗感的需要,是他提起孩子在知名的學校上學所獲得的虛榮心的滿足的面子上的需要;


有的媽媽一直不工作沒有個人生活的圈子,一天到晚圍著孩子轉,其實也可能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媽媽為了逃避重新就業的恐懼,和與老公的親密關係不再親密的孤單的需要。


為了孩子,多麼完美的一個逃避自己的生活的問題的盾牌,甚至讓人無話可說。其實並不是孩子多需要父母,有可能更是他們需要孩子。


然而在某一天,當孩子長大,但他們一定要走出父母的羽翼,要去有自己的小宇宙裡放歌的時候,如何離開孩子,如何得體地退出,成了這樣的父母的一大難題。生命的問題,總有一天,讓人逃無可逃。


大浪拍岸,潮水退去,那時候,可能我們才知道,到底誰更需要誰。


作者:薔的薇薇,一個擅長外語和穿衣打扮的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