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文|歆小迪

01

今天是2019年最後一天,大家都在回顧總結這一年的得失。

我想回顧一下我這兩年多來的寫作經歷,有收穫也有教訓。記得最初我是憑著一篇上了百萬大號文章開始了我的自媒體寫作。剛開始我只寫個人成長、勵志類文章,固定給幾個公眾號投稿。後來聽說親子育兒文章的稿費更高,就學著寫,也寫出了幾篇閱讀量不錯的文章,2018年開始專注親子育兒文章,成為某個平臺的簽約作者。

後來,又聽說投稿都是給別人做嫁衣裳,不讓自己運營新媒體號,發展會更好。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2019年,我沒再簽約任何一家平臺,轉為做自己的號,我在幾個大的新媒體平臺註冊了賬號,開始更新運營,一年的時間,儘管有兩個平臺有了點起色,但還是沒有做出大的成績。

兩年來,同時寫作的文友在自己的領域都有所成就,而我看似各類文章都可以涉獵,各大平臺有開通了賬號,但沒有一類文章讓人記住的,也沒有一個平臺運營好的。

記得曾經的一個編輯給我的評價是“可塑性很強”。這讓我沾沾自喜,那段時間,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文風,迎合不同公眾號的調性,寫各類文章,幾乎就是個雜家,什麼都寫,卻沒有一樣突出的。

我的寫作過程中,最大錯誤就是沒有真正的做自己,沒有用自己的心和性情去寫文章,總是想複製別人的成功,最終誰也沒有學成,還丟失了自己。

我想有很多人像我一樣,總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能人,一個適合各種場合,人人都喜歡的人。

其實,我們只需要做自己就好,一個真實的自己,成為一個無法複製的人就是最大的成功。

你可能會說,我擅長的領域小,會的東西不流行,堅持自己能有發展嗎?

戲路窄沒有有什麼關係呢?葛優戲路窄,影響他出名嗎?要知道,窄到極致就是尖。

02

朋友是一名傢俱銷售人員,別人完成月度任務,求爺爺告奶奶,都很難達成。朋友不僅能輕鬆完成任務,每月還拿到業績之星獎,他們店裡的70%的銷售業績都是他完成的。去年,本市的另一家分店的店長辭職了,上級領導準備從他們這些銷售人員中選一名擔任分店店長。朋友覺得這是一個向上發展的好機會,就提出了申請。由於他這些年突出的業績,領導批准了他的申請,他順利當上了店長。可沒想到,這次晉升差點讓他抑鬱了。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原來,店長沒有業績壓力,但是需要維護各種關係與上級領導打交道,這些都是朋友不擅長的,每次飯局都如坐針氈。他不善於管理,以前只專注於自己的銷售業績就好,現在還得管理店員,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策劃促銷活動,提升店面的整體業績。這些都讓他傷透了腦筋,一年後他的業績沒有提升,反而降了幾個點。這個店長讓他覺得心累,他主動提出了轉崗,繼續幹回他的銷售,收到領導同意申請的那一刻,他頓時覺得全身都輕鬆了。

向成功人士學習,完善自己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為真正的那個自己。很多人,外表所表現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個性和風格。

所謂的尋找自我,是指不斷地摸索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如果失敗了,就好好地接受那份失敗,如果成功的話,就會意識到至今沒有發現過的自我。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就像我的朋友一樣,如果由於某個契機而成了小組的領導角色,如想象一般發揮了自己領導力的時候,就會想“原來我也有成為領導的資格”而意識到自己有這種潛力。

從與眾多人的相遇和各種各樣的經驗中,要特別注意未展露的自我。

因為我們並不清楚自己的全部潛能。真正的自我,並非來源於尋找,而是通過不斷地探索自身、通過邂逅和人生經歷,被自己挖掘出來的。

瞭解真實的自我,我們才更接近幸福。

03

曾經看過一個很喜歡的小故事:

父親在他九十歲生日時對兒子說:這是你祖父送給我的手錶,已將近200年了。在我傳給你之前,你可以先去第三街的手錶店,告訴他:我要賣掉這表,問看看這隻表能有多少價值。兒子去了回來,很不屑的告訴父親說:製表師傅說這表太老舊了,只能值5美元當紀念表。

父親說:你再去第六街的咖啡店問問。兒子去了又回來,笑著說:咖啡店願意花20美元買下它當擺飾品。

父親再說:你可以去佳德古董商行問看看,兒子跑回來喘著氣驚訝地說,爸爸,古董商願意用12萬美元買下這隻表!他們願意親自找您來談,任何時候都可以!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父親又說:你再去博物館找館長問看看。這次兒子面無血色走了回來,結結巴巴對父親說:博物館願意以一百八十萬美元買下這隻表,只要您肯,他們可以再談!

最後,老父親對兒子說:我只是想讓你知道,人和這塊表一樣,會被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價值。如果因為眼前之失,改造自己,可能一文不值。

因此,覺得自己懷才的人,知道自己是應該驕傲的,就一定要不偏不倚地驕傲著,不要因為眼前看到的價值觀,而改變自己。

你擅長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而不是別人做什麼做起來了,你就去學什麼。我們每個人只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04

記得《解憂雜貨鋪》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秦朗畢業後,父親想讓他回家接管魚店,可他卻寧願在外漂泊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

父親突然重病,他就開始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徘徊。

這時父親對他說:“不要拿回家接管魚店當藉口,是你自己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父親的話,給了秦朗一記響亮的耳光“是啊,是自己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去追夢的勇氣”。

最終秦朗選擇回到城市去追夢,經過努力,終於成為當紅歌手。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其實,只想聽從別人意見的人,大多數是在給自己尋找逃避失敗的藉口。

而始終相信自己的人,才更能接近自己想要的結果。

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們往往比別人看得更高、想得更遠,更堅定地忠於自己的選擇,也更容易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

林語堂曾寫過: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生而為人,我們都與眾不同。

電影《無問西東》裡,在“理工科才叫實業”的年代,不善理科、熱衷文學的吳嶺瀾產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校長梅貽琦看出吳嶺瀾的疑惑,告訴他: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這,就是真實。

泰戈爾訪華演講,徹底點燃了吳嶺瀾投身文科的熱情。

後來,他成為一位文學教授。

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他帶領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誦泰戈爾的詩歌,給心靈帶去一份淡定從容,那一刻他實現了生命的價值。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寫道:“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內的建立。”

一個人,忠於自己的人生才最有意義。


05 那怎麼既能做自己,又能有所成就呢?

1、找出自己擅長的事情

真正聰明的人,會聰明的選擇自己所擅長的。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做“比較優勢”,指的是當某一個生產者以比另一個生產者更低的機會成本來生產產品時,我們稱這個生產者在這種產品和服務上具有比較優勢。

簡單來說,就是同樣寫一個文案,別人用2小時就能完成,但你構思、修改需要花2、3天才能達到同樣的水平。

那麼相較於你,別人就在這項工作上擁有比較優勢。

人生就是一個資源配置的過程,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人往往懂得將優勢最大化。

做人不怕吃苦,怕的是不自知,硬要用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板死磕。

很多人,明明有屬於自己的賽道,卻偏要跑到別人的賽道一爭高下。這就很傻,就像你不可能讓讓王寶強扮演高富帥一樣。

比跳出舒適區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

所以,別再只埋頭努力了,抬頭看看路,很多時候走哪條路,真的很重要!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2、持續努力,將天賦發揮到極致

女作家嚴歌苓,她的很多部作品被搬上大熒幕,備受大導演們的青睞。

她曾是文工團的一名舞蹈演員,但深知自己的舞蹈條件並不好,很難做到出類拔萃,所以棄舞從文。

創作幾十年來,她依然保持著每天6個小時的寫文習慣。

做一件事,堅持一段時間並不難,但堅持一輩子,真得很難。

這也是精英和平庸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當然,每一個職業其實都是如此,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地成功,即使是很有天賦也不行。

很多時候,光有天賦,但努力不夠的話,那也是白搭。因此,我們要做能力圈以內的事情,並且用笨方法去將擅長的事做到極致,這就是很多人的成功之道。

別讓你的“可塑性”毀了你,如何才能既自由又成功?

3、管理好你的弱勢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優勢上了,那麼自己的弱勢就可以忽略了嗎?

當然不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勢,那些自己天生就不擅長的事情往往就是你的弱勢。面對弱勢,我們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它們。

比方說,你沒有辦法處理好一些細節的工作,你就可以用日程管理表或者電子日曆來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安排。你也可以找個優勢互補的人來與你合作。

總之,我們要在每天的工作當中,儘量有機會去做那些我們最擅長的事情,那些不擅長的好好管理,不拖我們的後腿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