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好的愛情》:最浪漫的事情,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陳果《好的愛情》:最浪漫的事情,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最浪漫的事情莫過於,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咋一看陳果老師的這本書名,你以為它全是有關愛情。其實不然,它先談愛情,再談成熟與自由,認識自己,實現自己以及個人信仰。

但你說它全是有關愛情,也沒有錯,因為“唯真知才有真愛,唯真自知才有真自愛。”“自愛者,人愛之。”這大概是她把書名取為《好的愛情》的真正原因吧。

這本書只有10萬字,200頁左右,半天可以看完,坦白說,看這本書,沒有聽她講課的那種感覺。

陳果《好的愛情》:最浪漫的事情,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聽她講課,她像傳銷大師,在課堂上用手指夾著一支粉筆,侃侃而談,優雅的字句順手拈來,而且邏輯嚴密,富有哲理,鏗鏘有力,不容置疑,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像是深夜時,你的好朋友在大排檔和你一邊吃串串,一邊跟你侃大山。說得誇張一點,真的很容易被洗腦。


看這本書,你會忍不住想象她在講課,但終究是差了她的動感和聲音,少了一份當聽眾的陶醉。不過,這本書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尤其是年輕的大學生學習的地方。在這裡,我給大家摘錄幾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內容,談談我的感想。


1

愛情何能長久

最浪漫的愛情莫過於此

當你愛上了一個人,你也就找到了你的神

“我愛你”時我是永不衰竭的源泉

“你愛我”時是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

陳果老師開篇花了整書四分之一的篇幅,詳談她理想的高尚愛情,令我這個中年男子一度懷疑,這會不會是她至今單身的原因。像她這樣博學、成功、有主見,又有著超塵出世的愛情觀的人,真的很難找到夢想的另一半。

當她談到“愛情何能長久”,我非常認同她的觀點,兩個人要合二為一,一路同行,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同步而行,共同成長。例如我們可以在某段時間,共同學畫畫,一起學廚藝,甚至是一起學帶娃。

最令我感動的是,她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問一對恩愛夫婦,他們是如何保持激情永不消退的?他們的回答是:“你要不斷地發現他身上美好的東西,新的美好的東西,然後你就會一次次地愛上不同的他,一次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最浪漫的事情莫過於,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從年輕到年老,在這個過程中,你見證他生命的轉變,也參與了他人生的成長,跟不同的他談戀愛,如果雙方都能做到這樣,這也是我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愛情。


2

真正的自由

是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很多年前,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跟我說,他高中時常常翹掉晚自習,然後翻牆出去打遊戲。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因為晚自習讓我感覺很壓抑很不自由。“


我又問:“那打遊戲自由嗎?“他說:”其實也不怎麼自由。“我就說:”那什麼讓你感覺自由呢?“他說:”其實晚自習也覺得不自由,打遊戲還是覺得不自由,自由就在於從晚自習逃去遊戲機房的那段路上。“


這時候我突然明白,原來他的“自由“只是”在路上“。我們認為的”自由“,其實只是從一種不自由過渡到另一種不自由之間的那個短暫的間歇、那個可憐的喘息。

我們所理解的“自由“更像是兩次監禁之間的一次短時間的放風,只是對某種”不自由“的逃避和對抗。


但這兩者都不會帶來真正的自由,這兩件事就意味著強烈的不安、焦慮和慌亂。

就像一個逃犯一樣逃避或對抗任何一樣東西,你的內心都不會有安寧、放鬆和平和。


真正的自由者千姿百態,卻都有一個共性:無論結果如何,他總能找到自己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以上內容我完完全全摘錄自此書,這是我見過對“自由”最精彩的一次解釋。第一次看到這部分,眼淚在我眼眶裡打轉。


想當年,我辭職騎車遊歷粵瓊桂黔滇藏,再揹包遊歷了尼泊爾和印度,那時候的感覺,真的非常自由,無憂無慮,精神與身體都無比充沛。


陳果《好的愛情》:最浪漫的事情,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當我因瘧疾病不得不回廣州治病,身無分銀需要馬上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才發現,過去一年的自由,是以透支未來一段時間的支出為代價,只是兩次監禁之間的短時間放風,這時候非主動選擇的“監禁”,與旅行時“自由”的強烈對比,讓我痛苦抑鬱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我勇敢選擇去旅行的時候,我認為自己是有清醒的自知,也願意承擔後果,在旅行之時,我也很平靜,很放鬆,但我萬萬沒想到,自己“被”重新“監禁”後,會如此失態。


如果是在電影《肖生克的救贖》裡,那時的我,估計就是那個剛剛被關進黑漆漆的牢房裡,忍不住哭出來喊媽媽,被獄長活生生打死的胖子。

陳果《好的愛情》:最浪漫的事情,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


也許,真的像別人說的,得了瘧疾,就像女人生了孩子,很容易抑鬱吧。時至今日,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自己當年的借錢旅行。


但今天,我知道,要做到真正的自由,不必與眾不同,而應該有清醒的自知,做勇敢的選擇,並有坦然無悔的擔當。


自由不是自我放縱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體現的是一種自我節制的力量。


3

大學學的是什麼

做“小人”也不容易


在古人那裡,原來還有“小人之學”,他們從八歲開始學小學。

小學的內容是: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灑掃:家務衛生;

應對:待人接物;

進退:包含行動力和定力,行動要果敢,又要懂得靜守的涵養,審時度勢,領會時機;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節、音樂、投射(體育)、駕駛、書法、算術。


學會了這些,才成為一個合格的“小人”。

學習“小學”的意義是:“於灑掃應對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


用大白話翻譯一下,這“小學”,不就是我們現在很多大學教給學生的內容嗎?


而大學和小學是有本質區別的,《大學》開篇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讀大學,不單是學技能與知識,更重要的是修養自己的人格,拓寬自己的心量,學習成為一個有胸襟氣度的“大人”。


大學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窮理:探求真理,永無止息;

正心:保持內心公正,光明磊落;

修己:修己之身心;

治人:愛人。


“小人”之術,是謀生之工具,很實用,;“大人”之道,看似很玄,看似無用,但它能使你的內心世界找到喜悅、平靜與安寧,正是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是我們活這一場人生的目的。


看完這一段,我突然明白,為什麼高校要有思政課和公共課,為什麼要設立輔導員這一崗位。


因為正是思政課和公共課,教育大學生除技藝之外的“大學”,也這才是真正的“大人之學”;


而輔導員,其定位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他們不一定是上課,但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給學生們傳授“大學之道”,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正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高階版。


《好的愛情》還有很多精彩的章節,我就不劇透了,希望你們有空可以看看,重新認識一下自己,重新認識一下愛情,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