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改變中國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緣何成功?

當今互聯網是中國最具活力的行業,2014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互聯網企業家包攬前三名,排名前十的企業家中,互聯網獨攬五席。

互聯網自誕生起就深刻的改變著世界,但是互聯網在中國取得的成績亦足以讓國際互聯網企業豔羨。以科技最為發達的美國為例,美國市值最高的十家IT企業為蘋果、微軟、谷歌、facebook、亞馬遜、甲骨文、高通、IBM、英特爾、思科,互聯網企業谷歌、facebook、亞馬遜在其中僅佔三席,而在中國,最為知名的IT企業幾乎都來自互聯網——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京東(其CEO名列2014年中國富豪榜前十名)。

為何中國互聯網企業取得的成就大於國外同行呢?

中國的民企,自誕生起便要面臨著國企和外企的“雙重壓迫”,在與政府審批關係密切的行業例如鋼鐵、房地產、煤礦等,民企要與有雄厚政治資本的國企競爭,而在開放市場,如日化、餐飲、服裝、百貨等行業面臨寶潔、肯德基、阿迪達斯、沃爾瑪等資金技術佔優的跨國巨頭競爭,沒有政治優勢與技術優勢的中國傳統民企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但是互聯網行業不一樣,中國的互聯網產生於90年代,是改革開放之後的產物,因此幾乎沒有受到計劃經濟的干擾,市場競爭環境相對開放,因此在高度競爭的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難尋國企身影。90年代才興起的互聯網行業,與其他發展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行業相比,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大,同時由於中國政府對網絡的管制特別是1999年長城防火牆的建立,中國互聯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網,這有意無意的成為隔絕外國互聯網企業的天然屏障,使得大多數外國互聯網企業難以進入中國市場。因此在IT行業,中國雖然產生不了中國的微軟、蘋果、高通、IBM,但是誕生了中國的ebay——阿里巴巴,中國的MSN——騰訊,中國的谷歌——百度。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民用行業中,汽車有寶馬豐田,日化有寶潔,餐飲有肯德基,飲料有可口可樂,百貨有沃爾瑪,服裝有阿迪達斯,但是在互聯網領域中,中國人幾乎看不到國外互聯網巨頭的身影,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主宰者中國的互聯網。

同時,互聯網的一個規律是網絡效應,即:網絡的效能與網絡節點數的平方成正比。通俗地說,就是聯網的人越多,網絡對大家來說就越有用。憑藉13億的人口基數,網絡發展速度全球最快,網絡用戶數全球第一。淘寶、京東、微信、QQ、微博,用戶數動輒就是幾個億,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只有羨慕的份。在互聯網上,能夠把握海量人群的需求,從而設計出適用的產品或服務,已經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中國能夠產生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世界上排前幾名的互聯網大公司,就是因為掌握了這種核心競爭力。

其他行業的發展滯後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迅速發展的又一原因。美國是世界上互聯網行業最為成熟的國家,但是為何卻沒能誕生美國的淘寶?因為美國的線下零售業足夠發達,以至於後發的電子商務只是零售業的補充。20世紀末比爾蓋茨曾經預言,互聯網金融勢必將顛覆傳統金融業,但是十多年過去了傳統銀行業仍舊主導金融市場。然而在中國,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中國線下零售業發展的滯後讓人們更願意網上購物,電子商務造就了中國市值最大的企業阿里巴巴;缺乏足夠活力的中國金融業讓僅推出一年的餘額寶造就了中國最大的基金公司。

因此,一個全新的行業,沒有背靠政府國企的“不正當競爭”,沒有國際跨國企業的強大競爭,憑藉著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中國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最具活力、最創造財富的行業。

互聯網推動著中國經濟的市場化

經過20年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社會運行的基本要素和基礎支撐,如毛細血管般滲透到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改變著方方面面。

當今中國互聯網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2010年以前是PC互聯網發展階段,2010-2020年是移動互聯網發展階段,而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同比下滑,這預示著互聯網企業從PC端轉化到移動端的人口紅利已經飽和,其原有業務已經達到峰值,因此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開拓新領域顯得越來越緊迫。

一個行業的發展不可能是一直高速發展下去的,即便是被神化的互聯網行業也不意外,就像被認為是“經濟奇蹟”的中國,高達10%的經濟增速也只是30年,如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經濟發展轉型。互聯網也一樣,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將在2020年迎來終結,到時就像中國經濟一樣必須面臨“轉型”,轉型的出路在於兩條,對外是走向世界,對內是進入被國有企業主導的行業。

眾所周知,西方資本主義的重大轉折,是亞當密斯《國富論》的出現。亞當密斯認為應該取消貿易壁壘,由“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經濟。《國富論》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政府不干預市場為理論依據來擴大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早期,中國長城防火牆的存在以及國家對外國互聯網企業的排斥,客觀上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起步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互聯網走向世界必須對外開放中國的互聯網,畢竟不讓其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其他國家又如何讓中國企業進入本國市場?這將客觀上推動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開放。

當今中國並非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仍然過多,在諸多行業國企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甚至壟斷地位,例如金融業與通訊業,雖然已經國家批准了民營銀行以及虛擬運營商,但對其業務有諸多限制,只是政府為了激發行業活力的補充舉措,並不會根本上動搖國有企業的地位,而發展遇到瓶頸的互聯網公司必然迫切希望政府減少干預,讓自身能夠在一個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中與國有企業平等競爭。

因此,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成熟後,為了進一步發展必將迎來互聯網行業的“國富論”,將推動中國互聯網甚至中國經濟更加開放,深化中國市場經濟改革。

互聯網促進公民意識的覺醒

中國之民意崛起,來自中國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來自現代網絡科技的發展.如今的中國,是一個逐漸地告別過去那種一切以政治為中心的“上下高度一致”的時代,客觀上是在個體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橫向聯合。中央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最重要差別就在於:前者的信息是垂直流動的,而在市場經濟中,信息主要是水平流動,買賣雙方在各個層次交換著信息。

如今,互聯網使全民表達成為可能。博客、微博、微信的興起,使得每個人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個或無數個麥克風。每個人代表自己說話,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做到同時進行,敘述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一樣簡單平常。此一歷史進程或可概括為“科技改變傳播,傳播改變生活,生活改變文化/政治”。它意味著人人都是自己歷史的權威敘述者;意味著人人都是整個歷史進程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正在積極推進社會轉型的國家而言,互聯網在文化或政治上也被賦予另一層含義。

在過去,信息的控制權掌握在官方手裡,電視臺以及報紙雜誌都是國有的,從小學開始的教科書,外界的報紙以及電視上的新聞聯播,我們都在被動地接受官方提供的信息。然而互聯網改變了一切,首先是新浪開創的門戶網站時代,之後微博、微信以及手機新聞客戶端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逐漸從官方嚴厲管控的紙媒、電臺轉到了微博、微信等。視頻網站開始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視頻網站上接觸在電視上所看不到的影視。一直以公有學校為主導的中國教育一直處在國家的嚴格管控之下,但是在線教育開始蓬勃發展,網易公開課,果殼網等在線教育平臺可以接觸到國際名校的公開課以及MOOC,學生開始接觸到更為多元化的知識。

在這個一日千里的時代,傳統的報紙、電臺、電視臺甚至“傳統網站”正在失去自己的新聞優勢,越來越多的受眾已不再依賴報紙及其網絡版獲得最新消息或者突發新聞,而是通過Twitter、Facebook、MSN、QQ等社交網站或者社會性軟件上的好友或陌生人獲取最新消息。互聯網使每一位網民都有可能顯山露水,走到時代的風口浪尖。無論互聯網對現實政治走向的影響如何,但是互聯網對政治傳播方式的改變,對宣傳與管制型媒體形成巨大沖擊已是不爭之事。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傳播,正因如此,受互聯網衝擊最為明顯的便是與信息密切相關的行業,而微信微博,在線視頻,在線教育正是改變了信息獲取的渠道,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更低、更快、更多,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獲得的信息更加多元,人們越來越脫離官方的意識形態控制。

某種意義上來說,轉型期中國最大的特區就是互聯網。這是一個思想的特區,也是一個交流的特區、傳播的特區、公民自組織的特區。它超越了生活中的一切繁文縟節;它以技術對抗技術,沖垮了種種禁忌。

儘管當下中國公民尚未獲得現代意義上的完整的表達自由,不可否認的是,網絡忽如一夜春風來,為中國人的社會表達與個體創造,吹開花千樹。

今日中國,網絡更是一種推動社會運動和社會進步的工具,擔負著相較其他發達國家更多的時代重負。毋庸諱言,在過去政治表達十分落後的條件下,民眾尤其缺乏集體表達反對意見的渠道,而現今網絡鬼斧神工、攻城略地。拜其所賜,民眾隨時可以端起鍵盤,成為表達自己公共意見的網民。而“網絡彈劾”戲劇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它一次次激發人們關注公共事務的興趣與信心,不斷培養和歷練人們的公共精神。

互聯網賦予每一個人無限的可能,讓個人力量增強、個人價值釋放。通過群體智慧創造、新聞傳播變革、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等,描繪互聯網時代個人的崛起。互聯網讓普通的個人越過幾百年塑造的專業屏障、權威評價和路徑依賴,獲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現機會,個人和個人力量的匯聚釋放出以往不曾有過的創造力與自我價值,互聯網促進了公民意識的覺醒。

在中國,互聯網企業肩負著他們本不該肩負的使命。

如上所說,與房地產、煤礦等依靠結盟政治權貴發家的行業不同,這些行業屬於“既得利益者”,日化、餐飲等傳統行業面臨跨國巨頭的競爭無法形成規模,而互聯網企業不依靠政治“白手起家”,並且已經成長為世界一流的企業,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民企,商業與政治從來都是孿生兄弟,不斷髮展壯大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必然尋求政治上的話語權,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必將更為廣泛的參與政治,這將推動中國經濟的更深入改革。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不斷成長的“互聯網資本家”以及公民意識不斷覺新的“互聯網公民”,形成中國不斷髮展壯大的“互聯網階級”,必將引領中國最為深遠的社會革命。

但這是與以往不同的改革,這次將是自下而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