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


《失之交臂》

《失之交臂》,傅文俊,數繪攝影,110x140cm,2013

有關中西文化的探討可謂老生常談,但是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分歧、共通之處影響著各自歷史文化與藝術的獨特走向。我創作的這件名為《失之交臂》的藝術作品,僅從畫面的構成元素來看,就可以瞭解到作品的意圖。我以西方藝術的經典雕塑《維納斯》為原型,結合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石窟造像。兩種繪製元素分別代表了東西方在文化領域中不同的藝術發展歷程及其走向。這裡我所說的文化是指狹義範疇的文化概念,即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排除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部分,而主要針對精神創造,其中包含了知識、信仰以及藝術。

創作中我將維納斯與佛教造像並置在一起,兩個文化符碼反應出的不僅僅是兩種文化下簡單的藝術現象,其中也涵含著大量的指向性思索。僅從圖像上來說,維納斯是希臘化時期一尊表現人體之美的雕塑,人物原型來自於希臘神話代表愛與美之神的阿芙洛蒂忒。與維納斯相遇的是大足石窟中北魏造像時期的佛像。北魏時期,佛教在中國興起,並引發了一場造像熱。兩種不同時空與文化信仰的結點,以同樣的藝術樣式表現出不同的美學取向。維納斯充分展現了西方人權主義色彩,以及崇尚科學的藝術理念,佛教造像則充分表明了中國文化中濃重的形而上學和奴役的思想。不同的哲學理念成就了兩種不一樣的經典。而中、西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又豈止這一個藝術現象?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學為主,兼有諸子百家各派。這種兼容幷蓄的文化特點往往具有統一及整體的思維觀念。所以中國藝術的發展往往集前人之所長,在傳承古法基礎上有別於古法。既而形成統一融合的藝術發展之路。西方則重哲學,哲學強調的是分析。這一文化特點往往注重個體局部的實證思維。所以西方往往以一種流派推翻另一流派。呈現出分裂與否定的發展路線。這是兩種文化導致的不同的發展邏輯。落實到具體的藝術創作,中國重寫意,西方重寫實。中國注重內容與形式渾然一體的“歸一”,西方則提倡內容與形式的可分性等等。

我之所以將中、西方文化的經典之作以這樣的方式並置在一起,正是要表明東、西文化客觀存在的差異。與此同時,表明存在差異並不意味著誰優誰劣,差異的存在保證了多元文化的繼續發展。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不可能擺脫自身的文化傳承,而為來自外部的強加力量而有所顛覆。真正的藝術,無關國別。當代藝術的創新不能靠移花接木,搬弄新術語,而是要在尊重自身發展脈絡的基礎上細心的研究藝術發展規律中存在的可能性。這樣才能留下與西方失之交臂卻可被稱之為經典的藝術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