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許棠


幸運的許棠

許棠吟詩圖

唐代宣州涇縣(今安徽涇縣)人許棠,雖以《過洞庭湖》詩出名,但久試不第。為了改變現狀,便開始結交官吏。大中八年(864)聽說盩厔(今西安周至)縣尉薛能交際廣泛,喜歡做詩,欲前往拜訪,先作《寄盩厔薛能少府》伸出橄欖枝:

滿縣唯雲水,何曾似近畿。曉庭猿集慣,寒署吏衙稀。

冰色封深澗,樵聲出紫微。時聞迎隱者,依舊著山衣。

幸運的許棠

稱譽薛能雖是官員卻很質樸、隨和,並隨他學詩。鹹通元年(860)薛能升任侍御史時,許棠也在京復讀準備應試,閒時陪遊興善寺,薛能作《古寺老松》,以“東”為韻。許棠、張喬分別作《和薛侍御題興善寺松》、《和薛監察題興善寺古松》相和。

不幸的是這一年,又一次落第,許棠有些灰心了。歸鄉時薛能作《送進士許棠下第東歸》相送,在詩中以“若以貧無計,何因事有成。”鼓勵許棠不要洩氣,說明貧窮不是阻礙成功的障礙。並以“謾忝相於分,吾言世甚輕。”明示許棠,情分無益於助考,我的話也不夠權威。意外之意是提示許棠既使政策有利,還要充實人脈。

所謂有利政策,即懿宗即位時曾頒佈很接地氣的《即位赦文》。文中的扶貧政策,除了有與物質生活相關的,也與應試相關的。如:“無祿位者,任自投匭進狀,當必親覽,須務體國公言,不得用情謗訕。”“言念士子,祿以代耕,選人例迫飢寒,遠赴調集,頻年被駐,情實可矜,宜令吏部準今年正月一日赦文處分。”等。

鹹通七年(866)正當許棠還在謀求關係時,他的一個老鄉汪遵卻悄無聲息及第登第了。原來許棠應試二十多年,汪遵一直在官府做衙役,“善為絕句而深自晦密”,“家貧難得書,必借於人,徹夜強記,”對於汪遵的刻苦,許棠一直不知,甚至輕視他的應試。沒想到他竟一試及第。實際上汪遵的及第,除了他的刻苦外,也是懿宗朝“扶貧”政策的受益者。

於是,他在約大中初(847),先前往大同幕,拜訪身為詞宗的馬戴,學習創作“留連數月,但詩酒而已,未嘗問所欲。”在此期間,不但自己得到了照顧,而且連同家屬都得到了撫卹。在收到突然到來的家書後,才知道,戴(能)“遣一介恤其家矣。”鹹通十一年(870),馬不停蹄又去拜訪秦州刺史獨孤雲,作《獻獨孤尚書》,因為獨孤雲極有可能是下屆考官。在詩中以“魂離為役詩篇苦”訴苦,以“淚竭緣嗟骨相貧”示貧。遺憾的是,獨孤雲鹹通十三年(872)才升任考官。

該年十月,薛能任京兆尹。當時李頻為京兆參軍主試官,且以許棠應試多年,成為“首薦”的理由。翌年,“高湜為禮部侍郎知舉,時士多系權要幹請,湜不能裁,即而抵帽於地,曰:‘吾決以至公取之,得遣固吾分!’乃取公乘億、許棠、聶夷中。”看來許棠此次應試有幸遇上了一個勇於主持公道的考官。

許棠在五十歲時,終於晚於同鄉汪遵五年“李筠榜進士及第”。他描述當時的心情:“稍覺筋骨輕健,愈於少年,“並感嘆:“知一名乃孤進之還丹也。”

綜觀許棠得以而功登第過程。首先得益於交了一位好友。薛能作為主推手,他認定許棠與自己有“分”,因其窮在物質生活上體恤,進而據政策相幫。而與許棠一同應試的張喬、喻坦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據《唐詩紀事•張喬傳》載:(張)喬與俞坦之受知許下薛尚書能,許棠首薦,(薛)能以詩唁二子曰:“何事盡參差,惜哉吾子詩。日令銷此道,天亦負明時。有路當重振,無門即不知。何當見堯日,相與啜澆漓。”看來,不符合政策,空有對策也無用。

其次得益於好友的人脈及相關有利政策。以身為京兆尹的職務影響,動用社會乃至隸屬關係共同實施懿宗的“扶貧”政策。(李頻既是京兆參軍主試又是好友姚合的女婿)先以大同撫卹事件,造成廣泛的社會響應,使相關高級官吏形成對許棠扶貧幫貧的共識,認定聶夷中、公乘億、許棠是“榜內孤平者”最終導致主考官高湜克服“士多繇權要幹請”的障礙,做出“決以至公取之”決定。多方合力,最終促使許棠得以成功登第。

幸運的許棠

許棠登第後,李頻作《送許棠及第歸宣州》祝賀其“高科終自致,志業信如神。”並評論許棠的登第過程是“待得逢公道,由來合貴身。”即在客觀上有政策扶持,也是主觀努力的結果。許棠登進士第後,被任命為“涇縣尉”,高高興興地赴任時。李頻還作《送許棠歸涇縣作尉》稱讚其“青桂復青袍,一歸榮一高。”鄭谷作同送詩曰:“白頭新作尉,縣在故山中。高第能卑宦,前賢尚此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