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盲目地做自己!

在探討心理問題的時候,志林哥哥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是:你要勇敢地做自己。的確生活中,志林哥哥也常常看到有些人確實在做自己,但給人的感覺卻並不是多麼的好。

比如某公司在招人面試的時候,發現有一些非常年輕,看起來也很自信的應聘者,他們要麼在說話的時候過於生硬,缺少對他人應有的尊重;要麼在因不符合招聘被拒絕的時候,會變得很憤怒,很有攻擊性。或許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在做自己。既然自己有自己的態度,為什麼要掩飾呢?既然自己感到憤怒,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呢?這看起來很有道理,但轉念想一想,網絡上那些到處噴人的鍵盤俠們是最會做自己的人,他們絲毫不會委屈自己,但我們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任何一種做法都是建立在特定情境的基礎上的。大家可能會看到志林哥哥不斷地強調做自己,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志林哥哥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對什麼樣的人說的這樣的話。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迷失了自我,總是在討好別人,按照別人的意志去生活的時候,志林哥哥會認為這個人的自我概念很虛弱,自我價值感很低。

缺什麼,補什麼,沒有了自我的人就需要增強自我認同感,這樣才能夠正常地去生活。因此,這種情境下我們會非常鼓勵一個人大膽地做自己。但是很多人看不到這些背景條件,以為做自己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對自己的情緒也絲毫不加控制,結果導致把做自己變成了放縱自己。

所以志林哥哥想強調的是對做自己的理解不同,體現在言行舉止上也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當身邊有人鼓勵你做自己時,還是要認真思考一下:我到底選擇要做哪一個自己?

進一步說,很多時候做自己和為他人著想也並不是對立和衝突的。一個人的內心是否成熟,體現在關係中,就看這個人是隻關注自己的需求,還是既看見自己,又看見別人,然後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顯然,後者更成熟。

那麼,怎樣做到這種平衡的呢?志林哥哥認為:首先,在遇到關係中的問題時,更懂得接納。接納的含義是,不管我是否喜歡/認同一些對方觀念或行為,都承認和允許它們的存在。世界是複雜的,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本身的邏輯。有一些事情我們可以掌控,但是更多時候我們是無能為力的。

因此,只要事情發生了,就不要去糾結它該不該發生,而是把考慮問題的方式調整為:面對這件已經發生的事,我如何去應對。當一個人說了一些讓你感覺不舒服的話,或者做了一些你不認同的行為時,不急著去判定對錯。因為我們的人性本能就決定了,肯定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不喜歡的是錯的。

實際上,就像我們剛才說的,任何事情都是複雜的,一個人不管有什麼樣的行為,也肯定是有在對方看來很充分的理由的。找出事情的真正緣由,並試著去處理好,比單純的指責別人要更容易解決問題。

其次,要具有同理心。所謂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體會別人的感受的一種能力。簡單點說,就是會替別人考慮。替別人考慮不是說放棄自我,而是你即使不認同對方的想法和觀點,也盡力去尊重和理解他人。這點在越是親密的關係中越重要。

電視劇《好先生》裡,曾說過這樣一段引起無數人共鳴的話:“不要相信網上那些雞湯,什麼要保持自我,不要為愛改變,所有能夠白頭到老的夫妻最終都是相似的模樣。這就是互相磨合互相改變,那些寧死都要保持自己的,全都半路分道揚鑣了。”

從這裡可以看到,那些打著做自己的旗號不肯改變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真正的做自己,而只是活在自我的世界裡,一切生活都以自我為中心罷了。

在關係中,替別人考慮,適度的妥協,是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做自己雖好,但眼中要看得見別人,這樣你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