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思維:跟混沌大學善友教授“和而不同”的觀點

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到處充滿著狂熱、誘惑和焦慮。

很多人都在談創新,殊不知創新的前提是守舊

很多人都在追逐風口,殊不知風停下來後,99%摔死的就是這些人,因為很多人沒有明白從天空摔下來後還要軟著陸,而軟著陸是需要系統的能力去支撐的

生物學思維是一些互聯網從業人士嘴上經常冒出來的,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大咖在對外演講時最喜歡使用這個詞彙。

前段時間受格局商學院劉和平院長的邀請,去聽了一堂“量子管理學”奠基人丹娜.左哈爾教授的演講,其核心理論觀點就是量子管理學是建立在生物學基礎上,而其顛覆的管理學理論就是以牛頓世界觀建立的傳統管理學,量子管理學在國內應用的代表性企業就是海爾,其提出的“人單合一”模型就是出自量子管理學,張瑞敏先生每年都會邀請丹娜教授到海爾進行分享。

定位思維:跟混沌大學善友教授“和而不同”的觀點

在丹娜教授的分享中,大家可能意想不到的是,量子管理學在西方並不被企業家所接受,反而在中國更容易被企業家所認可,其根本原因是量子管理學是跟中國2000多年前的道家思想一脈相承,丹娜教授對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有著長期的研究和極深的造詣,由於有道家思想這個文化母體存在,所以丹娜教授現在把中國作為量子管理學推廣的主戰場。

可見,生物學思維現在還真是個大熱門概念,並且還能跟中國的道家思想扯上關係。

扯遠了一點,那到底什麼是生物學思維呢?為什麼我說定位理論就是另一種高維的生物學思維呢?

先來看看生物學思維的源頭,生物進化學出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其有一個核心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而其所提出的演化論有4個核心要素:遺傳變異、物種演化,優勝劣汰和適者生存。

而生物學的核心運轉規則是:誕生、裂變、進化和死亡。

今年8月份,混沌大學的線下大課在長沙召開,其中周忠和院士(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了主題為“地球生命的演化及對人類的啟示”的精彩演講,周院士在闡述達爾文的觀點時,提出了一個核心論點:生物進化是沒有方向的,也就是說是隨機的。

定位思維:跟混沌大學善友教授“和而不同”的觀點

隨後在課程的交流溝通環節,我向周院士提出了3個問題:

1、如果生物進化沒有方向,那元素週期表上的100多個元素為什麼會越來越不穩定?這難道不是生物是向著不穩定的方向在進化嗎?

2、如果生物進化沒有方向,那從單細胞、多細胞、哺乳動物……向人類高等動物進化過程中,存在度是不是越來越低(比如單細胞的蟑螂至少存在已經幾百萬、幾千萬年了,而高等動物人類的平均壽命最多100年)?這難道不是生物向著存在度越來越低的方向進化嗎?

3、如果生物進化沒有方向,那人類從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進化過程中,存在週期時間是不是越來越短,這難道不是生物向著存在週期時間越來越短的方向進化嗎?

綜上,島主觀點:生物的進化沒有方向可能是個偽命題,而生物進化有著某種外在進化方向和內在本質演化規律可能才是個真命題,而這也是我後面談的定位與生物學思維的內在關係。

說到這裡,順便說下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所提出的企業創新核心觀點:企業應該“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找到企業的第二曲線”,而據我的觀察和跟混沌大學的創業者溝通交流,我發現99.99%的同學是無法把這個模型落地的,大家只是覺得這個觀點很有道理,很嗨。

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善友教授整個理論體系有一個非常大的缺憾,其只考慮人的認知模型,而沒有考慮萬事萬物具有內在的生物特性,這種物的生物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人和物本來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存在。

比如:善友教授在舉列闡述諾基亞手機為什麼轟然倒塌時,用其混沌模型做了精彩的闡述,但我認為並不是很全面和完整,因為其僅僅考慮諾基亞董事會及組織的心智認知模型,這是很不完整的,這是一種內部思維,而真正要把諾基亞的死亡本質全面闡述清楚,必須還要從外部思維去分析,而這就是需要用定位思維去研究。

定位理論有一個核心詞彙就是品類,品類是商業進化的底層核心規律,定位的前提就是先定品類,如果你是一名創業者或者企業家,不懂得品類和其運行規律,那這將是你亟需補課的一門商業知識。

那什麼是品類?比如格力空調,空調就是品類,而格力就是品牌,大家細想一下,空調這個品類是100年前就有的嗎?不是,品類的形成是顧客需求的變化驅動的,是我們的認知達成某種共識後的具體呈現,它的形成會受到商業競爭、技術發展、消費升級和認知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說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SaaS軟件,公眾號,短視頻電商等都屬於不同類型的品類,任何新品類在形成期會產生大量的流量紅利(新品類先入為主,會快速匯聚認知資源和市場資源),這就是我說為什麼短視頻電商是一個正處於上升的強勢品類,這裡面一定會有大量的商業機會,也會有無數新品牌誕生及定位的機會,君不見快手一哥散打哥直播一天1.6億元的銷售額,淘寶直播一姐............

品類的背後對應的其實是顧客的需求,新品類形成的標誌就是顧客的認知達成共識,產生了認知隔離。

定位思維:跟混沌大學善友教授“和而不同”的觀點

在《贏在定位-島主私坊課》3天2夜CEO課程中,我詳細講解了定位的4種方法:搶先定位、關聯定位、對立定位以及開創新品類,而開創新品類就是一種高維的競爭戰略定位方式,其也是傳統企業轉型或者中小企業飛速發展的一種核武器的定位方式,我們所看到的拼多多、趣頭條、愛爾眼科、瓜子二手車等在本質上都是開創或主導主宰了一個品類的發展,成為真正的品類王,獲得了市場領先的絕對競爭優勢。

如果從生物學思維來看,品類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生命體徵的生物,它具有生物的所有特性:誕生、裂變、進化和死亡。

如果你用品類思維、外部視角來看諾基亞案例,其實非常簡單,諾基亞這個品牌依附的品類是功能性手機,而隨著時代、技術和商業觀念的發展,功能性手機已經處在品類的衰退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這時候只有放棄諾基亞手機這個品牌才是正確的戰略選擇,但可以救這家公司,具體就是重新配置企業資源,開創新品類,比如開創智能型手機(遺憾的是諾基亞沒有戰略定位思維,擁有了智能型手機技術還深埋抽屜),或者開創其它新品類,然後用一個新品牌去承載,這其實就是一個企業家最需要的戰略思維,企業家的首要責任是

洞悉趨勢的變化和變化的趨勢(主要指的是品類的生物進化規律),然後發現新品類及定位的機會,同時精準界定企業經營的外部成果(在顧客頭腦認知裡),據此重新配置企業資源去奪取這個成果。

特別強調,這個企業經營的成果一定是要用新品牌去承載,用諾基亞這個老品牌去做智能型手機同樣是死路一條。因為品牌承載的是企業經營的外部成果,如果是智能性手機這個新品類,那麼就一定要用新品牌,這裡的關鍵就是時時刻刻要在顧客視角,站在外部競爭視角思考:你自己認為自己是什麼不是很重要,關鍵是顧客認為你是什麼(品類)?你有何不同(品牌定位)?才是最核心的。

當顧客把功能性手機與諾基亞劃等號時,這個時候必須啟動新品牌名,讓新品牌名=智能性手機,在強勢品類中,最忌諱的就是品牌名延伸。海爾的張瑞敏是一位管理學大師,但是很遺憾的是海爾是一家嚴重缺乏戰略定位思維的企業,張瑞敏主席曾經說過一句話,海爾的利潤比刀片還薄(大概5%左右的淨利潤,遠遠低於格力的14%),其實側面也印證了海爾戰略定位模糊的結果,具體戰略原因今天不做詳細闡述。

善友教授還提出“舍九取一”,“分形曲線”……, 我問了很多混沌的創業者,我說你舍哪個九,取哪個一呢?到底應該怎麼分形呢?你的商業依據和思考是什麼?你跟我談第二曲線,你現在有沒有第一曲線呢?我發現很多同學只知道這些詞彙,覺得逼格高,但其實根本不理解背後的商業本質規律,所以更談不上商業實踐落地,反而會徒徒增加創業者的焦慮感。

其實善友教授提出的這些觀點在定位理論全部可以找到原型,特勞特和里斯先生一生著作的定位理論全套23本書籍,其中有一本專講《聚焦》,其實就是舍九取一,分形曲線其實就是定位裡面說的品類分化,衷心建議大家有時間去學學定位,定位提出的東西非常簡單,而且都是常識,但是非常具有實戰落地性,特別是《商戰》提出的4大戰役策略:進攻戰,防禦戰,側翼戰和游擊戰,《商戰》一書也是馬雲在公開場合推薦的為數不多的幾本書之一。

定位思維:跟混沌大學善友教授“和而不同”的觀點

島主認為簡單的事情能做好其實就是不簡單,定位是當今商業世界為數不多的幾個底層商業基礎學科,其應該是繼泰勒(科學管理提出者,內部思維—研究個人生產效率)、德魯克(現代管理學鼻祖,內部思維—研究組織生產效率)之後最有影響力的商學基礎理論(外部思維—研究企業經營的外部成果及品牌力的生產效率)。

也有很多人說定位理論提出已經有50年了,是工業時代的產物,那我反問一句:孫子兵法提出有2000多年了,到今天還有沒有用?定位其實是一種戰略思維,是商業戰場的內功心法,是真正的商業戰略王道。況且定位理論的基礎跟是否處於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沒有任何關係,它建立的底層邏輯是人類的心智認知規律,而心智認知規律是人類進化幾百萬年,幾千萬年慢慢形成的,只要這個沒有變,其理論基礎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任何企業的戰略一定要建立在不變的基礎上,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定位思維:跟混沌大學善友教授“和而不同”的觀點

並且隨著人類生產效率越來越高,商品供給端越來越多,產品多樣性和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而消費者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遵從和敬畏消費者的心智認知規律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是一個消費者主權時代,定位就是你的商品存在消費者心智中的位置,是你企業的經營成果,也是你商品存在消費者心智中的根本理由,無競爭不定位,競爭越激烈,定位的威力越大,所以最近才會有定位引領互聯網商業世界下半場的說法,而這個在瓜子二手車,閃送,快狗打車等互聯網品牌上也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最後,我想說,定位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更高維的生物學進化思維,如果你讀《定位》,學定位,沒有聞到這個味道,只能說明你對定位的理解可能還知之尚淺,歡迎對定位感興趣的一起交流,一起進化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