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10月9日晚上18點45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研究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至此,包括吉野彰(Akira Yoshino)在內,已經有27名日本或日本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實屬驚人!

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吉野彰,10日在日本化學會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把一部分獎金捐贈給以自身捐款為本金設立的研究資助項目。目的在於搞活能源、環境以及資源領域的研究。

在被告知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後,吉野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的化學大廠旭化成總社召開記者會。

他說:“我很興奮,我在此向大家報告,我成功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今年鋰電池與環保相關問題被選為得獎對象,我感到很高興,相信這對年輕研究人員是一大激勵,真的很感謝。”

吉野透露,得知獲獎後不久,他打電話聯絡妻子,因沒太多時間通電話,只告訴妻子“決定了喔”,妻子驚嚇不已。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吉野說,開發鋰電池後起初3年完全賣不出去,精神上、肉體上壓力都很很大,但他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鋰電池與IT(信息科技)革命一起成長,今後重要的是,對於環境問題,鋰電池是否能提供適當解決方案。

吉野表示,鋰電池問世後,被廣泛應用於手機,但他本身對手機有抗拒感,直到最近並沒把手機帶在身邊。手機這種很方便的工具,鋰電池發揮了作用,這是無庸置疑的。

他說,之所以喜歡化學,是因小學3、4年級的班導師曾建議他閱讀一本書,內容記載著蠟燭為何會燃燒、蠟燭火焰為何變黃等。被問到成功的理由時,吉野表示,一定要有柔軟性與執著心。

吉野生於大阪府吹田市,於京都大學大學院(研究所)畢業後,進入旭化成,除了擔任電池研發部門負責人以外,2017年也開始在名城大學擔任教授。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此次諾貝爾化學獎之前,他也曾獲獎無數,被稱之為“重新定義了未來之人”!

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諾貝爾獎的驚人紀錄,而不是美國?

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9年今日為止,美國人共獲得了277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裡,移民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為何日本一個彈丸之地,科研卻能將中國遠遠甩在身後!?”

我們也不得不反思,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我們下一代會變成什麼樣?

除了日本科學家的自身努力

跟日本的學術氛圍不無關係

他們視人才為珍寶

對教育尤其重視

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日本鈔票上的人物大都是知名學者。

比如一千元日元鈔票上面人物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五千元日幣上的人物,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葉。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一萬日元上的那個人物,則是日本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他被認為是“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是的,他們的貨幣上印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學者

在日本孩子眼中,學者是令人尊敬的先生。

可以說,整個日本社會都在崇拜科學家。

19年19個諾貝爾獎!為什麼總是日本?

據統計,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21世紀初日本曾制定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

11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9年,湯川秀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1965年,朝永振一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1973年,江崎玲於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發明江崎二極管,是超晶格研究的先驅。

2002年,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成功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

2008年,小林誠、益川敏英、南部陽一郎3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小林-益川矩陣,南部陽一郎開展了粒子物理領域先驅性研究。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3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共同發明了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

2015年,梶田隆章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發現了中微子震盪,證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

8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81年,福井謙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提出直觀化的前線軌道理論。

1987年,查爾斯·佩德森,

2000年,白川英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有關導電聚合物的開創性貢獻。

2001年,野依良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有關不對稱合成的貢獻。

2002年,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開發生物巨分子的同定與構造解析手法。

2010年,根岸英一和鈴木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們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作出貢獻。

5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7年,利根川進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發現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原理。

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寫成多功能細胞。

2015年,大村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發現伊維菌素、開發阿維菌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生命的化學家”。

2016年,大隅良典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

2018年,本庶佑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在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AID)的有關研究。

2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94年,大江健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74年,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佐藤榮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