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朋友圈動態防撤回功能

假如我有朋友圈動態防撤回功能


我是一名碼農,沒錯,就是那種穿著格子衫,頭髮掉了一大把,一天到晚都在敲代碼的程序員。


最近因為疫情呆在家裡著實無聊,我躺在床上刷著朋友圈,上一秒才看到朋友發的動態,下一秒卻又看不到了,看來朋友把動態給刪除了。


我突然有個想法,想做個軟件,可以看到朋友刪除的動態。


說幹就幹,於是我花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做出來一個防撤回框架。


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爬蟲實時捕捉朋友圈動態,如果檢測到已被刪除,便在該動態的開頭標明“已刪除”字樣。


說實話,我還挺興奮的,這樣就能看到朋友那些被刪除的動態,或許可以更加了解他們。


一開始使用的時候,還挺搞笑的,發現原來很多朋友總是刪了重發,有時候是覺得文案不好又重新改了,有時候又覺得圖片不好又重新挑了。


果然是應了那句名言,“當你發出去的時候才覺得不好。”


還發現一些其他現象。


有的朋友發動態宣洩負能量,抱怨不想努力了,但沒多久刪除了那條動態;


有的朋友發自拍,可能覺得會被認為很自戀,也十分鐘後刪除了;


有的朋友發了一些朋友圈文章,可能是之後覺得文章有點偏激,一小時後也刪除了;


有的朋友發了一些文藝的句子,也許怕被人說成矯情,也刪了;


有的朋友吐槽某些人,可能覺得影響不好,發出去一分鐘不到就刪了;


還有朋友分享歌曲到朋友圈,居然也刪了,不知為何。


突然就發現原來我們之前看到的動態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處於想發卻未發和發了又刪除的矛盾中。


每個人其實都有分享傾訴的慾望,但又處於“不發憋屈,發了矯情“的矛盾中。


怕自己覺得開心的事情,在別人眼裡是炫耀或者低級;怕我們覺得難過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眼裡是矯情和懦弱。


假如我有朋友圈動態防撤回功能


我發現原來很多朋友都習慣在深夜發一些東西,但沒多久還是刪除了,其實我們挺渴望有人理解,有人交流,希望有人在意我們。


“這首歌真的很好聽!”

“突然好想吃火鍋!!!”

“深夜來張自拍,嚇嚇大家。”

“我好難過,有沒有人來陪我聊天?”


這些都是我朋友發的動態,都是沒存活多久的,大都半小時不到就被刪除了。


我雖然是個程序員,但我覺得自己還是感性多於理性吧,看到這些被刪除的朋友圈,突然有種莫名的情緒。


你說,人類的本質是不是孤獨的呢?

不然怎麼會如此渴望理解與陪伴呢?


假如我有朋友圈動態防撤回功能


很早以前我看到一段話,

“那些把生活日常直接分享給朋友的人,應該比把生活日常分享到朋友圈的人更快樂吧。”


如今看來,這句話真特麼正確!


所以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願意互相分享日常的朋友吧,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朋友二字前面加個限定詞也是極好的。


敲完這些字,我把軟件卸了,把源代碼徹底從電腦刪除了。


能想到做這件事的人,想必也是孤獨無聊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