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跌幅調整為20%!創業板改革是毒藥,還是良藥?

漲跌幅調整為20%!創業板改革是毒藥,還是良藥?

開弓沒有回頭箭,說的就是註冊制。

在上交所推出科創板一年後,深交所也拿到了註冊制的“入場券”。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隨即證監會發布4部規章,深交所出臺了7份規則公開徵求意見。

1、個股極限波動值變大

那麼,我們看到,改革後的創業板將進一步升級,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換句話說,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新型行業,它都歡迎,沒有嚴格的行業限制。

這一點和科創板是有很大的區別,因為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確切地講,就是所謂的硬核科技。

那麼,除了在行業包容性上有區別外,兩者對投資者的入市門檻也不一樣。科創板對個人投資者有一個50萬的要求,而且參與證券交易要滿24個月。創業板只需要有24個月的交易經驗,10萬的資金量,這個門檻比科創板要低很多。

這是否意味著之後創業板的投資者會增多呢?

不一定!因為交易規則變了。我們看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後,新上市企業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之後漲跌幅由10%調整為20%,而且存量的老股交易規則也一起改變。這就意味著個股的極限波動值變大,投資者的風險也會隨之變大。

2、散戶佔比會越來越低

再加上,這次的創業板改革,還取消了創業板現行發行條件中,關於盈利業績、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說,它是允許虧損企業上市的。

那麼,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上市公司數量增多,個人投資者要麼具備較強的專業投資能力,自己選股;要麼通過基金參與A股。純粹在交易層面博弈的選手,獲利難度實際上是變大的。所以說,未來市場的散戶佔比可能會降低。

但,好處是,在大漲大跌的背景下,優質的公司將獲得更多的定價權,劣質的公司將迅速被市場淘汰。那麼,被市場淘汰的公司,結局是什麼呢?就是退市!所以,我們看到,創業板這次的改革,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退市機制,新增多個退市指標,退市觸發年限統一為兩年,加大“殭屍”企業和空殼公司的出清力度。

另外,還簡化了退市流程,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提升退市效率,優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資者交易權利。

可以說,在上市快、退市也快的情況下,殼資源的估值會大幅縮水,A股炒殼、炒概念的生態將得到改善。

這也印證了,近年來決策層數次提到的,要深入推進A股改革法治化和國際化。總之,一句話,如果說,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那麼,創業板改革就是進入“深水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