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財富管理中的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

4月9日晚8點,北大數字金融系列公開課第五課準時上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聘副教授、發樹學者黃卓在線開講,主題為《財富管理中的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B站平臺全程直播,北京大學B站、快手、抖音平臺同步直播,中國經營報、中國知網、新浪財經、深圳商報讀創、知室、騰訊新聞、新京報、快手、新華網思客、頭條財經等媒體平臺合作傳播,

全網有275萬人在線觀看。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財富管理中的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

本次公開課主要討論的問題包括: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如何賦能財富管理;中國數字化財富管理的業務發展特點與國際比較;中國數字化財富管理的未來展望。

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潛力與糾結

黃卓指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達到146萬億,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財富管理市場。但也面臨著宏觀不確定性上升、P2P網貸風險頻發、銀行理財打破剛兌、海外投資渠道不暢、投資者教育有待加強等問題。黃卓認為,按照不同投資者的財富管理需求,可將投資者大致分為四類:長尾客戶、中產階級、大眾富裕與高淨值群體。從長尾客戶到高淨值群體,其資金規模、個性化需求、對收益率的要求和產品複雜性逐步上升,而對風險厭惡程度、流動性、成本以及操作便捷性的要求則逐步下降。

數字金融時代下,餘額寶幫助中國投資者跨越了手機理財的門檻。2018年,全國互聯網理財人數已達1.69億。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也在加快推進數字金融戰略。作為比支付和借貸更復雜的金融業務,

財富管理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數字技術改變的重要金融業務。

華爾街的智能化轉變和智能投顧的興起

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華爾街。數量化分析是當代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核心,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約佔美國股市成交量的60-70%。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在改變華爾街的人員構成。高盛目前擁有9000多名程序員和工程師,約佔其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2019年摩根大通的技術支出預算約為115億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機構開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採用機器人投資顧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智能投顧(Robo-advisor)在美國興起並快速增長。

2008年,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相繼成立,以低費率、低門檻的全自動投資方式並提供稅務服務獲得投資者認可,進而迅速佔領市場。這是美國智能投顧的發展起點。2014年,美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基金推出Personal AdvisorServices, 這標誌著美國傳統金融機構開始採取自主開發或收購的方式佈局智能投顧,市場競爭格局發生改變。2016年,高盛收購在線退休儲蓄平臺Honest Dollar,富達投資集團發佈智能投顧Fidelity Go。2018年,先鋒基金智能投顧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高居行業頭名,嘉信理財位居第二,巨頭優勢開始凸顯。

美國為什麼會出現智能投顧?黃卓指出,在美國,僅20%左右的大眾富裕人群擁有獨立的財富顧問。財富管理一直是屬於高淨值客戶才能享有的服務,其門檻要求100萬美元的資產或20萬美元的年收入。長期以來,非高淨值人群的財富管理需求未能得到滿足。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和金融相結合的智能投顧將使這部分長尾客戶的個性化財富管理需求得到一定的滿足。相比傳統投顧,智能投顧在投資門檻、管理費率、時效性、客觀性、用戶體驗、資產配置和透明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同時,美國在監管、牌照、投資市場和用戶需求方面也為智能投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如何賦能財富管理

黃卓指出,財富管理業務的全流程可以分為以用戶為核心的客戶顧問端和以產品為核心的資產管理端。客戶顧問端的主要業務包括引流、獲客、評估客戶需求和風險偏好。資產管理端則包括對投資策略的交易執行,對資產的再平衡和風險管理。而個性化的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則是財富管理的核心,同時涉及客戶顧問端與資產管理端,其目的是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財富管理的核心理論依據是在馬克維茨的投資組合模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產配置理論(比如Black-Littleman模型、風險平價模型等),目標是實現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方法,可以通過對投資者進行快速的財富畫像,確定投資者風險偏好,並結合大量的數據,通過算法為投資者自動實現最優資產的動態配置。

在資產管理端,藉助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可以有效解讀海量市場信息和非結構數據,通過智能交易、風險管理和基於量化分析的投資策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實現風險預警和動態再平衡,減少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在客戶顧問端,依靠智能和數字技術可以覆蓋更多客戶,通過用戶友好型的產品體驗和公開透明的流程實現千人千面的資產配置,同時提升投資者教育。

中國智能和數字化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

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也在發生變化。銀行理財子公司已打破剛性兌付,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共同基金、ETF基金和衍生品市場飛速發展,智能投顧和FOF產品開始推向市場。招商銀行2016年底上線了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根據招行2018年業績報,摩羯智投累計銷售規模已達到122億元。

目前中國的財富管理主要有三種服務模式:產品銷售模式、半委託或投資建議模式、全委託模式。中國同時也開始了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的試點,主要是指通過接受客戶委託,給客戶提供基金組合,從而獲取投資顧問收入。先鋒基金和螞蟻金服成立合資公司先鋒領航,於2020年4月2日推出基金投資顧問全委託產品“幫你投”,800元起投,顧問費0.5%。通過簽署投資顧問協議和風險揭示書,客戶需要全權授權投資顧問管理客戶的投顧賬戶(包括基金認購/申購、贖回、份額轉換、設定分紅方式等交易),並在客戶賬戶中扣除顧問費用。

黃卓指出,未來中國智能化和數字財富管理還面臨許多未知的挑戰,需要投資者、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和監管機構共同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