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三鄉鎮為9位抗疫“英模”頒授紀念牌

近日,三鄉鎮舉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英模”學習座談會,聽抗疫歸來的醫護人員分享戰疫故事,並對他們進行表彰,為9位抗疫“英模”頒授紀念牌,送上慰問金。

這9位“英模”分別是:馳援武漢方艙醫院的鄧遠彬、郭美鳳、魏翠雲,支援市二院的曾慧芳、黃衛珊、廖碧紅、賴婷婷、陳羿貝,請戰全市核酸檢測會戰的劉振專。其中,郭美鳳、魏翠雲均被中共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委員會、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評為“先進標兵”,鄧遠彬還被中共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委員會、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給予表揚。

儘管工作地點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都是離新冠病毒最近的一群人,用生命與新冠病毒搏鬥。

致敬!三乡镇为9位抗疫“英模”颁授纪念牌

三鄉鎮黨委書記黃順歡代表鎮黨委政府和三鄉人民對9位“英模”表示感謝,以及對在他們後方家屬的默默付出和支持表示感謝。黃順歡表示,9位“英模”是三鄉廣大醫務人員的傑出代表,她們無私的付出,奉獻的精神,極大增強三鄉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也必將成為三鄉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該鎮黨員幹部要向“英模”學習,為三鄉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作出新的貢獻。

●經歷講述

郭美鳳:進來了,就必須堅持下去

“方艙醫院是臨時組建,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輕症患者。醫護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實行統籌的軍事化管理,一名醫生平均分管100多名患者,護理的工作基本上和我們日常的護理工作一樣,工作內容並不難,但在防護服裡空氣稀薄,很悶熱,缺氧給我們帶來了胸悶,呼吸困難,頭痛等症狀;由於防護服是不透氣的,穿在裡面的手術衣都被汗水浸溼了,還有護目鏡起霧、N95口罩壓得我們的耳朵、鼻子痛,聽不清楚等問題都挺妨礙我們的工作。除了護理工作之外,患者的生活問題我們也要協助,瑣碎的事情比較多,十分忙碌,可下班後脫防護服才是一天工作中最難的地方。脫防護服是存在感染可能的,而且要排隊進去脫,每次只能進去兩個人,從排隊到脫完防護服出去,大約要1個小時左右,下班後我們臉上都是N95和護目鏡壓出來的深深的痕跡。但是我們是醫護人員,我們沒有退路,進來了,就必須堅持下去,這是我們的使命。”

“3月20日,我們完成支援湖北任務。當地人民用最特殊的方式為我們醫務人員舉行歡送儀式,居家隔離的市民在自家的陽臺、窗戶向我們揮手致謝。在武漢,我們感動著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幸福與驕傲,感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團結友愛,見證了我們的中國力量,民族力量的凝聚,大家萬眾一心,共克時艱。”

曾慧芳:像個陀螺不停地轉

“因為人員不足,我們的排班非常密集,4天一個24小時班,從上班開始,收病人,查看檢驗報告,制定診療方案,病例討論,遠程經驗交流,病歷書寫,病情解釋,心理輔導等等相關工作,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轉,有時一套夜班下來,單新收的病人就有十多個,再加上本身主管的一整個病區病人的日常診療,可以說,強度不是一般的高。”

“記得有一天早上,可能因為穿防護服時間過長及沒有抽風設備,再加上晚上休息不好,巡房的時候出現很明顯的呼吸困難,全身冒冷汗,滿眼冒金星,全身疲乏無力、噁心、乾嘔等等不適表現。當時想,如果脫掉厚重的隔離衣、防護服,呼吸外面新鮮的空氣,真的很幸福。但是機智告訴我,不行,一出負壓病房,就浪費一整套防護服,醫療資源如此緊缺,浪費醫療資源就是在謀財害命,所以我靠在病房外的走廊,調整呼吸,休息二十分左右之後重新投入到這一天的工作中。”

“累,我們確實很累,苦,我們也確實很苦,但看到病患康復出院時露出的笑容,以及他們一聲真誠的問候:謝謝,你們辛苦了!那麼我們縱使再累、再苦,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徐世球 通訊員 鄭淑芳 袁旺

◆圖/通訊員提供

◆二審: 張鵬

◆三審: 魏禮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