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愛立信的發展,諾基亞在中國的5G業務可能就此終結

據英國媒體Light Reading 報道,芬蘭公司諾基亞在中國三大運營商的5G採購項目中全部出局。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近期近100億美元的5G採購項目中,諾基亞連一毛錢都沒撈到。

而就在幾個月前,諾基亞還曾警告稱,中國對國內供應商的支持日益增強。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另一家西方供應商愛立信,在此次5G採購項目中卻收穫頗豐。據報道,愛立信與中國移動簽署了一份價值約5.93億美元的合同。隨後,又在電信和聯通共建共享5G網絡招標中獲得了兩位數的份額。有分析師估計,這次招標的總價值約為46億美元。愛立信拿到了至少價值4.6億美元的交易。

這麼看來中國人也並不是只偏心國內設備商。同是西方廠商,為何諾基亞與愛立信的命運大不相同。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愛立信似乎已經復甦了,取代諾基亞,擴大了市場份額。在其首席執行官博爾耶•埃克霍爾姆(Borje Ekholm)的領導下,該公司出售了各種非移動資產,並將研發預算集中在5G技術上。

中國移動5G招標勝出者(百萬美元)

隨著愛立信的發展,諾基亞在中國的5G業務可能就此終結

(來源:愛立信,新聞報道,LightReading)

根據Borje Ekholm自己的估計,中國電信市場比較封閉,長期偏袒國內公司,使得愛立信只佔有十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冒著被捲入中美貿易衝突的風險,愛立信全力投入中國5G建設,這一舉動似乎特別激進,但事實證明效果顯著。愛立信在移動設備招標中獲得了11.5%的份額,在電信和聯通業務中獲得了兩位數的份額。

愛立信網絡主管Fredrik Jejdling 表示:“我們對這一結果感到相當自豪,尤其我們是唯一一家獲得市場份額的西方供應商。移動份額佔比為11.5%,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相比之下,諾基亞的移動業務前景黯淡。去年,這家芬蘭公司提醒投資者注意其5G產品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其利潤率,打亂了財務目標。不可否認的是,諾基亞在2016年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業務整合分散了他們不少精力。最初,諾基亞選擇在5G產品中使用更昂貴的可編程組件,希望以此來吸引客戶。這個決定並不明智,一些分析師認為英特爾可能是罪魁禍首。

中國運營商就轉向其他供應商,只是因為諾基亞的5G產品問題?禍不單行,因使用昂貴的5G組件其成本增高,諾基亞在談判期間在價格上的迴旋餘地變小。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表示,阿爾卡特-朗訊的合併也可能令諾基亞處於尷尬境地,將其市場份額提高到令中國當局感到不安的水平。他去年表示:“在中國西方廠商的市場份額是一定的,其它廠商可能會從諾基亞的損失中獲益。”

諾基亞在解決自身5G產品問題的時候已經自顧不暇,而在中國的失利更是雪上加霜。少了中國5G移動業務這一利潤豐厚的收入來源,產品改進更是希望縹緲。2019年7月,諾基亞首席財務官克里Kristian Pullola在接受Light Reading採訪時警告稱,由於對本土供應商的支持日益增強,諾基亞可能會撤出中國。諾基亞本週晚些時候發佈季度業績時,可能會有更多信息會披露。

移動業務失利,固定光纖接入業務似乎還有希望

諾基亞在5G移動業務上已然失利,但作為固定接入網絡產品領域的唯一西方廠商,諾基亞還是有機會的。愛立信市場份額增長了,這說明諾基亞被冷落的主要原因不是地緣政治,很可能是其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問題。由於諾基亞在核心網、固定接入和傳輸方面仍有優勢,他們勢必將在這些領域彌補5G移動業務的損失。

止損是諾基亞當前的首要任務。其實在此之前,諾基亞的中國業務就已經在下滑。去年,諾基亞在中國的收入下降了15%,約18億歐元€(約20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仍高於愛立信,但差距正在縮小。據愛立信確認,2019年在華銷售額增長約8%,略低於158億瑞典克朗(合16億美元)。在本週的更新之後,愛立信和諾基亞可能會互換位置。

不幸的是,諾基亞暫時已經出局,沒能趕上中國5G新基建的巨大利好。中國聲稱已經從covid19全面復甦,優先投資5G移動技術,並計劃在2020年底前推出約50萬個5G基站。愛立信和華為表示,歐洲面臨疫情影響可能會暫緩5G建設。隨著失業率飆升,美國運營商也將難以維持支出。

原文鏈接如下:

https://www.lightreading.com/asia/as-ericsson-advances-nokias-5g-business-may-be-finished-in-china/a/d-id/759209?_mc=RSS_LR_ED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