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簡文主義/文

“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著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

是愁著芳春的銷歇麼?是感著芳春的睏倦麼......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於被一種健康的麻痺襲取了,於是為歌所有。此後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朱自清以一篇《歌聲》描繪了一位青年人心中微醺的江南煙雨圖。沒有一絲巧意,更沒有一點狂想,反而皆是樸素而精緻的念想。這份朦朧的意境,著實令我們無限遐想與哼唱。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史籍墨寫,歷歷在目,情事所涉及,皆是為獨斷而噬情。歌唱是音樂的愛人,朦朧一些,快意一些,由她而藝術,而一時之情緒,一世之情緒。

《童年時》張國榮以成熟而魅惑的嗓音,將我們帶進一處僻靜而乖張的意境。“何時能在與你一雙雙走到阡陌上。”想來,這樣的情景,怕是再也沒有機會。致敬初戀吧,致敬理想吧,畢竟在那個時候,理想也是因你而起,而我才剛剛淺嘗到人生之情長。“童年時,我與你家鄉中相見天未亮,你與我永遠心意也一樣。”已經漸行漸遠的初情,便照舊人生此後的獨斷。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你的樣子》羅大佑急急前去的聲音,伴隨著人生的腳步。我們已經風乾淚水,學會回首看過往。“不變的你,佇立在茫茫人海中。”真的還能像往日中的瀟灑嗎?一個“塵緣”便教多少善惡,競相提早暴露在我們面前。忘情的世界,孤獨的孩子,時時刻刻任由風塵刻畫罷了。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情人知己》葉倩文是藝術的嗓音,獨斷於聲調。“我與你終成知己,不可能相戀。”最終的情感迷霧都會甦醒,曾經的糾結,曾經的遲暮,曾經的不羈,曾經的痴情,一切都已隨風。怎麼可能如此狠心的欺騙,不過情人、知己罷了。難怪真到說出口時,我們都哭了。之後,便又各自前行,畢竟人生總有或多或少的希冀。“友情如仍未變,最終雙方都會醒......”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學友的歌,大部分都是藝術,至少在我們這一代,是這樣認為。“這一次我的愛情得不到天長地久。”何必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只是這一點,便已經只能被遺忘在別人的故事裡。的確,“愛過的心沒有任何請求”就是這樣簡單,可終到再回首時,卻變得一切朦朧而似泡影。“原來天荒地老總會明”《舊情綿綿》,仍然苦戀共你的愛情,盼望原諒,想要原諒,一生中又有幾次未看清的任性呢?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一生所愛》盧冠廷一聲苦海,泛起多少離人心中之痛。“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的確是這樣,便是顏如玉如何,便是英豪如何,有情難解無情苦,無情難料有情真。“情人別後永遠不再來”只要為她(他)標示這樣一個名號,便就再也無法逃脫愛恨苦海。所以,星爺也中意這樣的歌唱,只為她一個獨斷而噬情。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雨中的戀人們》黃凱芹差點被遺忘的聲音,“雙雙的背影,又泛起昨天的邂逅。”從沒有預料到,竟然如此之快,故事中的人於一瞬間已經成了看故事的人。雨灑街頭,原來的沉痛,如今便只剩下隱隱之悶。多少雨中的愛情故事,相識、離去,一遍又一遍地洗刷著“緣來緣去”。“欣賞雨中戀人們相護送”,若還能找回一絲笑意,便也就是再次原地相逢了。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來生緣》劉天王的歌聲怎能不專業,一開口就是我們所有的過去。可能言過其實,但是哪一首能沒有我們的影子呢?“生生世世在無窮無盡的夢裡”,我們的故事一段一段被回憶,縱使已經毫無意義,但也只好寄託於來生。分開不容易,相愛不可以,一生一世已過去,能道一句“天生一對兒”,也已經是此生最為寶貴的機會了。但若,真的有來生,那些痛苦的分開,痛心的記憶,便就是最好的開始。


散文與歌唱,藝術在於獨斷且噬情

聲聲歌唱,生生情結。

歌唱總比散文更有力量,卻總於散文中尋遍所有她的足跡。

藝術也好,通俗也罷,一生一句足矣。

念你,獨斷且噬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