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原來雷電還有這一面.......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原來雷電還有這一面.......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我國古人深刻理解辯證法的一個體現。說到雷電,亦是同理。今天我們就用辯證法的思路來談一談雷電。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雷電是 “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 公佈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因雷擊造成的古建築、 古樹損毀讓歷史遺產遭到不可估量的損失,因雷擊造成的電氣電子設備損毀,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等。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圖解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但很多人不知道,

雷電也有好的一面。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首先,根據目前很多研究,生命的起源離不開雷電。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漫長的化學演化,大氣中的氫、碳、氮、氧、硫、磷等有機元素在雷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生物單體,再通過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之誕生了。

在這段化學演化過程中雷電功不可沒。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其次,雷電發生時,空氣中的部分氧氣變成臭氧。

當臭氧產生時,三個原子中的第三個原子具有不斷地從其他兩個原子的結合中游離、 破壞或逸出的性質,並在逸出時產生強力氧化作用,在氧化過程中可發揮殺菌、 脫臭、 解毒、漂白等作用。

所以雷電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自然界 “空氣淨化器”的角色。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再次,雷電發生時,會產生對土壤有利的天熱氮肥。

再次,雷電發生過程中產生的高電壓、強電流使空氣中的氮氣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融入雨水中會變成硝酸,硝酸隨著雨水滲入土壤中會變成硝酸鹽,這是土壤最好的天然氮肥。

據科學家研究,每一秒鐘的雷電就能讓大氣中降下大約2萬噸的氮肥。在全球,每年雷電產生的氮肥就有4億噸。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具體到雷電這一現象,我們既要不斷深入探索雷電科學,進一步加強雷電機理、雷電預警、雷電防護的研究,減輕雷電對人類生命和財產的損害。同時也要正確認識雷電這一自然界的常見現象,不要“談雷色變” 。

除了雷電,這些天氣也有另一面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原来雷电还有这一面.......

來源 |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科普

新浪微博:@中國氣象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