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達芬奇這樣的天才真的存在嗎?這樣做就能自我提升?

有很多人在我們看來對於他們所做的事情是那麼的擅長,擅長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不論在哪個行業或是領域,總有那麼幾個讓人驚歎的人物,有一些讓我們驚歎炫目的事情。當我們遇到這類人,我們很自然地就會認為這個人生而優秀,天賦好,會給他們冠以”天才“的稱呼。

愛因斯坦和達芬奇這樣的天才真的存在嗎?這樣做就能自我提升?

如達芬奇、李叔同一樣,都是可以光芒耀千古的天才人物。生活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他的一生所涉及的領域可謂是我們無法企及的:包括素描、繪畫、雕塑、建築、科學、音樂、數學、工程、文學、解剖學、地質學、天文學、植物學、古生物學和製圖學,至今達芬奇密碼和蒙娜麗莎的微笑都是傳奇存在。李叔同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創了先河。同時,他在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我們所熟知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樣的傳世佳作也是出於李叔同之手。

有一部分人相對來說確實天賦比較突出,但是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著一定的天賦。在技能提升精進的路上,我們也可以做到卓越。在此之前有人提出1萬小時定律,只要我們通過一萬小時的技能練習,我們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技能高度。但是不同專業領域,習得技能的時間不同,成功和技能練習的時間也不成正比,並不是花費了時間練習就一定可以達到一定的能力高度。所以這個理論就有人提出了質疑反駁。

愛因斯坦和達芬奇這樣的天才真的存在嗎?這樣做就能自我提升?

那天才又是怎樣煉成的呢?通過刻意練習,刻意練習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形成長時記憶能力。那些天才卓越的人可以有效地將自己工作相關的記憶和大腦中存儲的長時記憶(也可以理解為被加工過的背景認知)連接起來,就如同現在新基建都在上雲一樣,雲可以提供足夠的連接,提升效率。

大量的刻意練習可以有效地增加我們的認知複雜性。認知複雜性高和認知複雜性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你的隱形的知識存量。有了這些隱形的存量知識,再加上有意地進行練習,可以增加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不斷的練習,大腦對於建立新的連接的適應能力會逐步加強。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我們先天性的天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練習,在某個領域範圍內,達到一定的層次高度。

天賦不一定能夠造就成功,但是自己正確的努力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