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新冠疫情爆發後的2個月,已有1.3萬家餐飲企業註銷,平均每6分鐘就倒閉一家,在餐飲業最困難的時間,美團上調外賣服務佣金最高至26%,是否不合時宜?

一位連鎖品牌的負責人說:“這就是互聯網平臺的慣用伎倆,開始時,苦口婆心地勸我們加入,隨著平臺人氣越來越旺,商戶對平臺流量依賴越來越強,平臺就大幅上調佣金,狠狠收割餐企”。他指出,疫情期間,兩大主流外賣平臺美團和餓了麼,均上調了佣金標準,美團佣金標準約為18%-26%,餓了麼佣金標準約為15%-20%。


“天下餐企,苦外賣平臺久矣”,廣東餐協向美團“下戰書”


由於餐飲行業利潤率大概維持在30%左右,外賣服務佣金(配送服務費)大概在20%左右,等於餐企利潤的一半以上要交給外賣平臺,對於利潤率較低的餐企,甚至“相當於給外賣平臺打工”。

4月10日,廣東餐飲行業聯合發起迄今為止對美團最大規模的“伐罪“,協會在其微信公眾號公開向美團外賣發佈了《聯名交涉函》,希望美團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減免疫情期間廣東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此前,已有四川、重慶、山東、雲南等多地餐飲協會公開“喊話”美團,要求考慮餐飲企業困難、減免佣金。另外,也有地方協會向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美團提高佣金、壟斷經營。

《聯名交涉函》是廣東餐飲協會向美團下達的“公開戰書“,如此次交涉未果,廣東餐飲行業表示不排除走法律渠道維護權益,協會提出,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

此外,廣東餐飲協會認為美團強勢要求商戶做”獨家經營”,否則就強行下架商戶,此行為已經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關於禁止排除競爭的相關規定、以及4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反壟斷執法的公告》要求。


美團的“高佣金”


美團的外賣佣金有多高?

美團針對中小商戶和品牌商戶採取不同的抽傭策略,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高佣金的主要是對外賣平臺流量依賴比較大的中小商戶,抽點在20%以上,新開餐飲商戶的佣金最高達到26%。擁有門店流量的品牌商戶對外賣平臺的議價能力稍強,佣金大概維持在16%-18%,有些比較強勢的優質大品牌,美團還允許延續幾年前的“超低”佣金水平。

打開美團疫情期間開闢的“商家入駐綠色通道”宣傳手冊,資費查詢顯示各地佣金費率有較大區別。外賣消費排名靠的省份中,廣東、山東、河南、四川等省份整體佣金水平較高。其中在平臺配送模式下,廣東中山市佣金3%-28%,洛陽和連雲港3%-30%,四川樂山、自貢的抽傭高達18%-35%。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美團的“逼獨政策”


所謂逼獨政策,就是美團會強勢要求餐飲商家做“獨家經營”,商品不得上架其他外賣平臺,一旦商家違反規定,美團就在平臺強制註銷或下架門店,一旦被下架,商家在平臺多年的苦心經營將會付之東流。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業內人士指出,美團“逼獨”的問題,往往出現在代理商城市,代理商跟商家的合約期只有一兩年,前期的推廣成本和騎手工資都需要代理商承擔,為了不給他人做嫁衣,開通了代理商的城市,不單止會設置更高的佣金,還會用“獨家經營”的條款逼商家在美團和餓了麼之間“二選一”,由於美團近幾年的快速擴張,某些地區,如廣東省的很多城市,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80%或以上。


“趁火打劫”vs “拯救餐飲”


廣東餐飲行業協會向美團發出《聯名交涉函》後,事件迅速發酵,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同時,對於事件的解讀,也出現了兩種聲音。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 正方認為:美團在疫情期間上調佣金,無異於落井下石,疫情期間及過後,眾多餐飲企業都掙扎在存亡線上,美團的“高佣金”和“逼獨”政策就是趁火打劫,會把大量的中小型餐企逼死。
  • 反方認為:疫情雖然是餐企特別困難的時間,但如果沒有美團的外賣渠道,餐企可能更難脫困。現在相對成熟的外賣網絡和系統,是美團經過長時間經營,付出鉅額成本建成的。再者,疫情期間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均上漲,調高佣金比例無可厚非。


正方:美團在拼命收割商戶


我們先來看看正方的聲音,在上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報告》顯示,91.6%樣本企業在疫情期間發力外賣,73.2%樣本企業嘗試拓展團餐外賣業務。在疫情突如其來之際,外賣平臺也成了商家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1. 餐企捧起了美團,它怎能殺雞取卵?

廣東餐飲行業協會指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美團從創立到發展到上市,再到如今雄霸天下,離不開廣大餐飲企業的支持和愛護,美團年年上調佣金率,可謂竭澤而漁。

新冠疫情已給餐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行業寒冬比預期要漫長得多,在“堂食”收入大幅削減的情況下,外賣是餐企目前最大的依靠,如果美團堅持提升佣金,且不放開“獨家合作限制”允許餐企多開客源,許多資金實力薄弱,規模較小的中小型餐企將大批倒閉。

從美團的招股書和年報數據顯示,平臺5年的整體佣金率確實上漲了11倍之多。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2. 美團懲罰手段太多,餐企束手無策

不少餐企老闆認為,美團敢欺負商戶,是因為商戶呈原子化分散,而美團是一個組織力很強的平臺,雙方實力天然不對等。

商戶對美團不爽,大多數只能忍氣吞聲,少數向協會投訴或訴諸法律,此前曾經有美團代理商受到反壟斷處罰,但美團一直“毫髮無損”。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9年3月20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美團外賣在當地的代理商強迫商家“二選一”當事人進行處罰,罰金高達25萬元罰款,並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相反,美團懲罰商戶的手段很多,可以通過下架商戶,縮減配送範圍,降低排名等各種方式進行打擊,商戶少了美團,是直接斷了財路;而美團少了一家商戶,絲毫沒有影響。況且,美團也會把精力放在門店多,效益好,流量大的連鎖大品牌身上,給這些“VIP客戶”很低的佣金折扣,而對於那些議價能力弱的小商戶實施瘋狂收割。


反方:美團成就更高效商業模式,佣金調整是優勝劣汰的過程


接下來我們看看反方的聲音,他們認為,外賣平臺的發展是一種商業進步,抓住時代趨勢的商家成為贏家,錯過趨勢的成為輸家,每一次新商業模式的崛起,都是以千萬家商家消亡為前提的,任何措施都無法挽救那些被時代拋棄的商家。疫情期間消費者和商家被隔開,如果沒有美團作為橋樑,商家的損失會更大,考慮到疫情期間人工和運營成本上升,美團上調佣金,賺取合理利潤情有可原。

1. 還記得“反淘寶聯盟事件“嗎?

2003年,爆發了“非典”,也催生了淘寶,人們的購物習慣從“線下”逐步轉到“線上”。還記得“反淘寶聯盟事件”嗎?2011年10月,淘寶為了打擊刷單和假冒產品,提高了商家入駐的保證金和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政策,新政影響了很多淘寶小商家,數千商家組成聯盟到淘寶總部拉橫幅靜坐,後被稱為“十月圍城”。

現在差不多10年過去了,如果當初有的商家從淘寶的列車跳下,並從此放棄“線上生意”,時至今日,到底是誰會後悔呢?小商家是否後悔不清楚,但淘寶絕對不後悔。在線下開了60多年的“廣交會”,今年也首次改用直播帶貨。羅永浩首秀直播帶貨銷售額1.1億,誰又能阻止線上銷售的歷史車輪呢?

2. 新冠疫情讓外賣成主流餐飲消費方式?

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淘寶,那麼2020年的新冠會成就美團嗎?雖然外賣發展到今天可謂如火如荼,已成為現代年輕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堂吃市場仍然佔據著主流地位,從名分上看,外賣依舊是“側室”,堂吃才是“正室”。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有可能改變這個名分嗎?在防疫宣傳的助攻下,堂食反而成了落後的方式,隨著消費者對進餐衛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外賣平臺購買半成品或成品,然後在家安心自由地進餐,會不會讓外賣市場份額加速增長?

3. 佣金收入的80%用於補貼騎手?

3月30日美團發佈2019年財報,全年盈利22億元。過去三年,美團外賣業務的變現率(收入/交易額)從8%上漲到14%,毛利從8.1%提升到18.7%,毛利率上升一方面來自廣告營銷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則是佣金收入增多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財報顯示,外賣佣金收入的增加的同時,騎手費用同比增加,目前已佔據外賣佣金收入的80%。2019年美團外賣全年佣金收入為496.5億,同期補貼騎手約410億。美團能實現扭虧為盈,與佣金收入增加密不可分。

4. 如果沒有美團,疫情期間餐企的情況會更糟嗎?

廣東餐飲協會在這個節點向美團提出“控訴”,無非是疫情期間看到餐企損失慘重,希望能有人兜底,減少損失,但他們有想過,如果疫情期間沒有美團,他們該如何創收?自己挨家挨戶做外賣宣傳?自己開發下單軟件?自己組建騎手規劃送餐路線?自己組建售後團隊應對投訴?

疫情期間,過去遊離於外賣體系之外的老字號、五星級酒店,這回都紛紛加入外賣的戰場,讓外賣的版圖和市場進一步擴大,疫情過後,餐飲業將進入新的“大外賣時代”。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做生意,盈利無可厚非,餐企哭訴美團“太黑”,怎麼不馬上放棄美團,改為自建外賣平臺?美團之前一直燒錢開拓外賣市場,是到去年第四季度,才扭虧為盈。餐企需要賺錢,美團也需要賺錢,餐協的控訴與其說是出於道德,倒不如說是出於利益。


總 結

餐飲業是受新冠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廣東餐飲協會向美團發出控訴,要求美團取消“獨家合作限制”並“減免5%以上佣金”,事件迅速發酵,並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美團在困難時刻落井下石,直接“逼死”很多中小型餐企;另一種聲音認為,美團燒錢那麼多年,終於開拓出餐飲外賣這種商業模式,為餐企提供新的流量入口和盈利方式,賺取合理的利潤無可厚非。

今日,美團官方做出回應:美團外賣從誕生以來,已連續虧損5年,即便在剛剛扭虧為盈的2019年第四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也不到2毛錢”。而疫情期間,美團也有盡其社會責任,推出“春風行動”,每月5億元流量紅包、4億元商戶補貼,覆蓋全國超過60萬商戶。


深度剖析|美團疫情期間上調佣金,是趁火打劫,還是拯救餐飲?

GBAA認為,當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每個企業都應該扛起一定的責任,如果想把責任都推給對方,最終彼此都不能獲得好下場。所以,建議美團和協會或商戶展開懇談,適當降低佣金率,在全行業都在考慮減少虧損的時,美團應該適當再調低盈利預期。至於降低佣金之後,仍有部分商家不能存活,那隻能歸咎於餐企本身不能適應新的商業潮流,疫情可能是壓垮一個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絕不是根本原因。商業的歷史,是一部演化的歷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