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這個春節有點鬧心,有些擔心,一場由海鮮市場引發的肺炎戰役正在席捲整個假期。

那麼,這次事件既然已經發生了,最緊急的就是要做好隔離、消毒、治療和減少群體聚集活動。

但這個事情背後,引發了人們更多的思考:為何更愛吃海鮮的島國日本,反而很少聽說由此引發的生食衛生問題呢

今天,我就從自己的旅遊見聞,來說說日本的飲食衛生文化。

----2020年第1期----

其實,日本愛吃生食跟其地理位置有關,四面環海的位置只能更多地依賴於海洋的供給。

正因為如此,日本早早就制定了嚴格的衛生法律條款。第一部完整的關於飲食衛生的《食品衛生法》出現在1947年;到了2003年,又再次升級為《食品安全基本法》,更詳盡地規範了市場上食品及調料的加工、製造、使用、貯藏、搬運、陳列等環節都必須保證清潔衛生,對水產品的衛生標準如魚的養殖、捕撈及其保存方式、保存溫度、保存期等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如果不按規定執行流程,需要停業整頓,以及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

這是第一層,從法律層面,去監管封堵衛生漏洞。

曾經在旅遊時,去過大阪和東京的生鮮市場,生鮮販賣處理流程堪稱標杆。

假設你買的是已經切好的魚身,魚販商家會在包裝上貼上標籤,標明需洗後食用,同樣的規範流程在超市也是一樣的。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大阪黑門市場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東京築地市場

如果你買了、或是拍賣了一條完整的魚,處理過程也是非常地專業和乾淨,過程中,魚身捨棄的部分會用水沖走,集中處理,交付給顧客的都是非常乾淨的魚身。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這是第二層,從源頭去把控。

而對於

下游的餐飲店來說,同樣擁有嚴格的流程。

相信你在很多壽司店,或拉麵館都能看到開放式的廚房,這裡的"開放"指的是將廚房展示給顧客,顧客能夠清晰地看見廚房的工作流程、廚具的擺放位置、食材的烹飪過程等等。從最前端去建立與顧客的信任感。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餐廳也都開始了廚房的電子監控屏,以強化顧客對飲食的信心。這是餐飲業能看見的進步。

當然了,日本餐飲業對於洗手流程的規範也相當到位,從下圖可以看到,一共有10個步驟,全方位地保證廚師在下廚前做到基礎乾淨。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同樣的,對於廚具、刀具、砧板、碗筷等食具的消毒,也是保證每天兩次或以上的頻次。

日本旅行後:我“敢”吃海鮮了,生食衛生技巧值得國內學習

這是第三層,建立廚房的衛生規範,以及與顧客之間的信任。

在儘可能封堵衛生漏洞後,日本官方會持續地監管,如有違反法律的,商家將接受停業整頓處理,甚至要面臨民事起訴。

更細節的是,日本官方也會在媒體上撰文提醒民眾,如遇炎熱天氣,最好不要吃太多生鮮魚類和貝類。

日本在飲食方面的經驗的確很值得我們借鑑。

最後說一句,武漢加油


日本飲食讓你放心嗎?原因是啥 (多選)
0人
0%
法律條款的監管
0人
0%
嚴謹透明的烹飪流程
0人
0%
乾淨可控的食材
0人
0%
飲食店與顧客之間的信任
0人
0%
水質乾淨
0人
0%
嚴格的市場化規範
0人
0%
日本飲食被吹過頭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