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奏響抓黨建促脫貧最強音

鳳山訊 近年來,鳳山縣深入推行“黨建+”工作模式,以“黨建+基層組織、黨建+村幹部職業化、黨建+村級集體經濟、黨建+人才隊伍”為載體,狠抓基層黨建,奏響黨建促脫貧的最強音。

黨建+屯級組織建設,讓群眾辦事有了主心骨。把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結合起來,提升屯級黨組織覆蓋面,建立議事決策、互幫互助、糾紛調處三大機制,初步探索形成“黨領群治 共建共享”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目前,全縣共成立屯級黨支部151個、屯級黨小組64個以及屯級黨群理事會221個,每年從村集體經濟中給予屯級組織一定的補助經費。屯級黨組織和黨群理事會的建立,讓群眾遇到大事有主心骨,遇到難事有貼心人,為鳳山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組織保障。

黨建+村幹部職業化,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該縣強化資源整合,按照“職能相近、崗位相兼、資金整合”的原則,推行全脫產村(社區)幹部兼任制度,根據全脫產村幹部崗位職責和個人特長兼任縣直部門的村級職務,有效整合資金,提高全脫產村(社區)幹部待遇。為強化村幹部監督管理,該縣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加強村幹部的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村幹部的履職能力。

黨建+村級集體經濟,讓村幹部辦事幹勁足。該縣通過“入股搭車”等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全區率先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全達標的目標,得到自治區和市領導的充分肯定。為進一步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2019年以來,該縣利用縣財政7250萬元扶貧資金、中央400萬元專項資金、後援單位1431.09萬元幫扶資金,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縣98個行政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4萬元以上,其中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有93個。

黨建+人才隊伍建設,充實脫貧攻堅一線力量。該縣把科級幹部、後備幹部、業務骨幹和新招錄的年輕幹部作為扶貧隊伍候選人,真正選優配強扶貧隊伍。今年,該縣向基層選派289名駐村扶貧幹部,其中,科級後備幹部84人、優秀年輕幹部65人、新招錄幹部72人,所有隊員都是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同時,兌現工作隊員300元/月鄉鎮工作補貼、分隊長每年2萬元工作經費、第一書記每年5萬元幫扶經費、提拔重用一批優秀駐村工作隊員等7項激勵措施,有力助推脫貧攻堅。

(鄧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