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代表培训走向“精准化”

【述评】代表培训走向“精准化”

“全国人大的培训是联系实际的、有针对性的,随着代表们的成长、需求而有变化的。”2019年最后一期代表学习班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齐玫深有感触地说道。

2019年11月下旬,齐玫等270位代表参加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学习班。这一年,像这样的专题学习班共举办了5期,聚焦“预算审查监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等具体领域。在基本实现本届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的基础上,代表培训正在逐步走向“精准化”。

精准化,体现在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例如,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年的背景下,2019年9月和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组织两期代表专题学习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代表参与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履职能力,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精准化,体现在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一方面,学习内容都围绕代表履职需求进行安排,确认专题前,通过分析代表建议,深入了解代表培训需求,围绕关注度高的内容组织专题学习。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8160件,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有3113件,占建议总数的38%。齐玫等270位代表参加的第11期学习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学习班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回应代表对民生问题的关切而举办的。另一方面,尊重代表分领域培训意愿,组织代表对学习专题预报名,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精准化,体现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上的不断创新。每期专题学习班都请一个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协助举办,在课程设置环节听取代表和国务院相关部委意见,让课程安排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每期代表学习班都安排主讲人和代表互动环节,对代表学习和履职中遇到的困惑有针对性地作出解答,同时为相关部门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情况和线索。

从“全覆盖”逐渐走向“精准化”,是适应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也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将推动人大培训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张维炜 冯添)

编校:王岭、杨菲菲、侯朝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