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發展——西方教育

西方的教育,奴隸制社會時期有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臘。

古埃及主要有四種學校:

宮廷學校:以教育統治階級子弟為宗旨;

僧侶學校:培訓祭司或僧侶,以學習較高級的天文學、數學、建築學、水利學、醫學及科學為主;

職官學校:培養專項工作的官員,開設普通文化課程及專門的職業教育;

文士學校:培養熟練運用文字從事書寫及計算工作的人,教授書寫、計算、有關律令的知識;

主要的教育特點是:以僧為師以吏為師

古印度主要就是宗教教育,以維持種姓壓迫和培養宗教意識為核心,以《吠陀》為主要教育內容,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無權接受教育)。

古希臘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斯巴達,培養軍人和武士,主要教育內容為軍事體操和道德訓練,尚武

教育的發展——西方教育


雅典,培養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內容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多方面和諧發展,即培養“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崇文

教育的發展——西方教育


封建社會時期的教育形式主要為:

教會學校:培養具有純粹信念的人,學習“七藝”:“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四學”(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騎士學校:培養勇猛豪俠、忠君敬主的騎士精神和技能,學習騎士七技:騎馬、游泳、擊劍、打獵、投槍、下棋、吟詩。騎士學校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教育的發展——西方教育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西方教育史這節,考點很少,主要識記尚武斯巴達崇文雅典。因為這兩個國家是歐洲奴隸制社會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教育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