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為什麼疏遠我們?

很多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疑惑:孩子怎麼不願意和我說話呢?放學吃過晚飯,就一頭扎進自己的房間裡,不許任何人打擾。在外風光的家長,見了孩子就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加劇與孩子的距離。被當做空氣的滋味不好受,想主動交流又沒話可說,這可怎麼辦才好?

孩子,你為什麼疏遠我們?

有問題,首先要找出原因所在,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是由於某一件事突然變成這樣,還是逐漸變得回家少言少語?

如果是前者,那一定是因為這件事,孩子與家長之間有了不同的觀點,甚至是隔膜,要想解決問題,家長就要坦坦蕩蕩,將事情放到桌面上來說,與孩子平等交流,將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向孩子解釋清楚,並聽聽他們是怎麼想的,試著去理解。有些家長也許會問:孩子不和我談怎麼辦?那是因為你還沒表現出,或沒讓孩子感受到誠意,如果總是端著“家長”的架子,讓孩子感覺與你交流就是在“受教育”,那麼試想誰會願意給別人教育自己的機會呢?真誠地、平等地邀請孩子溝通,一次不行就再一次,總有一次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是真心想解決問題,而不是敷衍,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自己,他們就會敞開心扉,接受彼此的想法,畢竟孩子總歸是孩子,他們是最單純的。

孩子,你為什麼疏遠我們?

如果疏遠的情況屬於是逐漸形成,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成熟的比較早,成熟隨之而來的就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不再像以前一樣對其他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家長心裡此時又會想:“我們又不是外人!”是的,在血緣關係上,你不是,但在一些時候,你有可能讓孩子比和外人還見外。只因不是外人,所以才有那麼多家長理直氣壯地查看孩子的隱私;只因不是外人,有很多應該遵守的禮貌用語全都忽略;只因不是外人,就想讓孩子以自己的意願行事。難道這是上天賦予“最親近的人”的權利嗎?少去幹涉孩子成長中自己需要思考去發現的事,靜靜地陪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成長,讓他們知道在有困難的時候你是可以提供幫助的人,足矣。為什麼非要讓孩子和自己相談甚歡才算和諧呢?家長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哪些能夠讓孩子主動交流的閃光點?

如果有些家長本身性情暴躁、喜怒無常、愛挑剔、常挖苦人,孩子會願意和這樣的父母談心嗎?聊聊就捱罵,被挖苦,我想任誰的心裡都不會好受。另外現在由於網絡等科技發展迅速,一些網絡語言也層出不窮,孩子接收這樣的信息極其迅速,如果對你說句:“好囧啊!”你都不懂,何談共同語言?別被時代的大潮衝到岸邊了,多學習新知識為自己充電,交流時說些孩子不知道的事,他們也願意和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交流。平時我一向主張父母與兒女間要平等,但在信息對稱方面,我鼓勵家長要比孩子高一籌,稍稍讓孩子仰視一下,讓孩子從心裡認可父母知識淵博,值得學習的一面,一個被孩子認可的家長,說話的分量也增加了很多,孩子也願意問一些他們疑惑的問題,不然一問三不知,還有什麼話題可談呢?

孩子,你為什麼疏遠我們?

只要不是家庭氛圍壓抑,家長個人性格的影響,我想如果家長自己平時開開心心,臉上常有笑容,孩子會很願意知道,到底有什麼高興的事。不是孩子疏遠家長,而是家長的觀念或行為沒做到位。慢慢來,即使再遠的距離也會被拉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