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時而動

在北美的曠野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群分散的狼突然向一群馴鹿衝去,引起馴鹿群的驚恐慌亂,導致馴鹿群紛紛逃竄。這時,狼群中的一匹劍手會斜刺裡衝到鹿群中,抓破一頭馴鹿的腿。狼群之所以選中這頭馴鹿,也許就是因為它們發現它的某些特點易於攻擊,隨後這頭馴鹿又被放回歸隊了。奇怪的是,當狼群攻擊鹿群中的一頭馴鹿時,周圍那強健的馴鹿並不援救,而是聽任狼群攻擊它們的同胞。這樣的情況一天天地加重,受傷的馴鹿漸漸失掉大量的血液、力氣和反抗的意志。而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時機,它們定期更換角色,由不同的狼來扮演劍手,使這頭可憐的馴鹿舊傷未愈又添新創。最後,當這頭馴鹿已極為虛弱,再也不會對狼群構成嚴重的威脅時,狼群開始全體出擊並最終捕獲受傷的馴鹿。實際上,此時的狼也已經飢腸轆轆,在這種數天才能見分曉的煎熬中幾乎餓死。有人想問,為什麼狼群不直接進攻那頭馴鹿呢?因為像馴鹿這類體型較大的動物,如果踢得準,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傷。耐心保證了勝利必將屬於狼群,狼群謀求的不是眼前的小利,而是長遠的勝利。可以說,狼性的這種忍耐就是對生命的一種等待。而這種待機而動的耐性對人是很重要的。

什麼是等待呢?不任意妄為,不急不可待,不飢不擇食,不鋌而走險,不降格以求,不動輒得咎,不隨風搖擺,不機會主義,不低級趣味,不蠅營狗苟,不出賣原則,不出賣靈魂。等待的後面是一種尊嚴,一種信念,一種節操,一種原則,一種大道。等待的同時既是學習又是發展而且還是充實。

在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光都是在等待中度過。雖然等待的結果是未卜之事,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實自己,積蓄足夠的力量。

很多天賦較高的人,終生處在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的突出表現是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業餘時間消磨在娛樂場所或閒聊中,也不願意看書。也許,他們對目前所掌握的職業技能感到滿意了,認識不到新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價值;也許。他們下班後非常的疲倦,沒有毅力再進行艱苦的自我培訓。

等的無奈,在於等的人對於所等的事是完全無法支配,對於其他的事又完全沒有心思,因而被迫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存有期待使人興奮,無所事事又使人無聊,等待便是混合了興奮和無聊的境界。隨著等的時間的延長,興奮轉成疲勞,無聊的心境就該佔據優勢。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個創業的年輕人在經歷了幾次挫折之後,有點灰心了,很茫然地倚靠在一塊大石頭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這時,從遠處走過來一個怪物。年輕人!你在做什麼?怪物問。

我在這裡等待時機。年輕人回答。等待時機?哈哈……時機是什麼樣,你知道嗎?怪物問。不知道。不過,聽說時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只要它來到你的身邊,那麼,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極了。

嗨!你連時機什麼樣都不知道,還說在等待時機呢?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於你有益的事吧!怪物說著便拉起年輕人。

走開!少來這一套!我才不會跟你走呢!年輕人不耐煩地說。

怪物只好嘆息地離去。

一會兒,一位長髯老人(我們常說的時間老人)來到年輕人面前問:

你抓住它了嗎?

抓住它?它指的是什麼東西?年輕人問。

它就是時機呀!

天哪!我把它給放走了!年輕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時機,希望它能再次返回。

不要喊了。長髯老人接著又說,我來告訴你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傢伙。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 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面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面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那麼它將永不回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機遇一般都是瞬間出現,而又是瞬間就能消失的,善於把握機遇的人往往會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上天始終是公平、公正的,它會公平地分給每個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機遇,有些人善於把握機遇成了一位成功者,而有些人卻不在乎每一次的機遇,最終一事無成。

機遇不是天天就能出現,善於把握機遇的人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秦末漢初的叔孫通,可以說是一位知道待機而動的聰明人。

叔孫通原來是秦王朝的待詔博士,後來帶100個門生投靠劉邦,劉邦不喜歡儒生,他專門推薦斬將搴旗之士。他的弟子很有怨言。他對弟子們說:現在是打天下的時候,你們能參加戰鬥嗎?你們耐心等著,我不會忘記你們。劉邦即帝位以後,廢除秦時儀法,結果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劉邦很惱火。叔孫通看準這個機會,向劉邦建議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於是他邀請魯國的儒生和他們的弟子共百餘人操演皇帝上朝的禮儀。後來正式按這套禮儀舉行朝典,沒有人再敢喧譁失禮。劉邦非常高興,說:吾乃今日為皇帝之貴也。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500斤。叔孫通又趁機對劉邦說:我的弟子跟隨我很久了,這次和我一起制訂、操演上朝的禮儀,希望陛下能重用他們。結果,他的弟子都得到了郎的職位。叔孫通把劉邦賞的500金也分給那些弟子們,弟子們皆大歡喜,說: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叔孫通的行為遭到了那些儒生的批評。他為人處世的確有逢迎討好的庸俗作風。例如他為了討好劉邦,脫下儒服,換上短裝。但他 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面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面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那麼它將永不回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機遇一般都是瞬間出現,而又是瞬間就能消失的,善於把握機遇的人往往會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上天始終是公平、公正的,它會公平地分給每個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機遇,有些人善於把握機遇成了一位成功者,而有些人卻不在乎每一次的機遇,最終一事無成。

機遇不是天天就能出現,善於把握機遇的人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秦末漢初的叔孫通,可以說是一位知道待機而動的聰明人。

叔孫通原來是秦王朝的待詔博士,後來帶100個門生投靠劉邦,劉邦不喜歡儒生,他專門推薦斬將搴旗之士。他的弟子很有怨言。他對弟子們說:現在是打天下的時候,你們能參加戰鬥嗎?你們耐心等著,我不會忘記你們。劉邦即帝位以後,廢除秦時儀法,結果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劉邦很惱火。叔孫通看準這個機會,向劉邦建議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於是他邀請魯國的儒生和他們的弟子共百餘人操演皇帝上朝的禮儀。後來正式按這套禮儀舉行朝典,沒有人再敢喧譁失禮。劉邦非常高興,說:吾乃今日為皇帝之貴也。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500斤。叔孫通又趁機對劉邦說:我的弟子跟隨我很久了,這次和我一起制訂、操演上朝的禮儀,希望陛下能重用他們。結果,他的弟子都得到了郎的職位。叔孫通把劉邦賞的500金也分給那些弟子們,弟子們皆大歡喜,說: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叔孫通的行為遭到了那些儒生的批評。他為人處世的確有逢迎討好的庸俗作風。例如他為了討好劉邦,脫下儒服,換上短裝。但他

能夠識時務,待機而動,這一點對我們是有啟發的。司馬遷也稱讚他稀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掌握時機要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有時會出現有利的時勢、環境和條件,人們只要善於利用,就能取得成功。

有時候看到只是時勢變化的趨勢,但沒有提供現成的有利條件和機會,這就要根據時勢的變化趨勢,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不能消極被動地應付時勢,坐待時機。

在成功以前,一個人要積蓄足夠的力量。在這方面,托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亞的一棵參天大樹的啟發:在它的身體裡蘊藏著積蓄力量的精神,這使我久久不能平靜。崇山峻嶺賜予它豐富的養料,山丘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雲朵給它帶來充足的雨水,而無數次的四季輪迴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圍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所有這些都為它的成長提供了能量。在商業領域更是如此。那些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學無術的人,成功的幾率較大。

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隨著自己地位的逐步升遷,一定有許多學習的機會,假如他能抓住這些機會,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出門時間比在家裡的時間要多得多,不管他到什麼地方,總是隨身攜帶著書籍,隨時隨地地閱讀。一般人輕易浪費的零碎時間,他全部用來學習。結果,他對於歷史、文學和科學,都有相當見地。他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學習奮鬥,相信他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從一個年輕人怎樣利用零碎時間就可以預知他的前途。自強不息、隨時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超群的標誌,更是一個人成功的徵兆。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難免會走到某幾扇陌生的門前等待開啟,那心情接近於等在婦產科手術室門前的丈夫們的心情。不過,我們一生中最經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門前,而是窗前。那是一些非常狹窄的小窗口,有形的或無形的,分佈於商店、銀行、車站、醫院、機關等與生計有關的場所,我們不得不耐著性子,排著隊,緩慢地向它們挪動,然後側轉頭顱,以便能夠把我們的視線、手和手中的鈔票或申請遞進那個洞裡,又摸索著取出我們所需的票據文件等等。這類小窗口經常無緣無故的關閉,還好我們的忍耐力磨鍊得非常發達,已經習慣於默默地無止境地等待了。

假如你在一個孤島上,過著極其單調的生活,信將是你與世界取得聯繫的唯一途徑了,那麼等信會是怎樣一種心境呢?你會不會彷彿就是為了拿到信的那一刻激動而活著呢?也許這種等待常常落空,可是等待本身就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義。

事實上,我們一生都在等待,生活就是在這等待中展開著並且獲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無聊,然而,一無所等的生活更加無聊。你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裡還有青春?你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裡還有創造?你可以沒有所等待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裡還有人生?若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我們便會發現,途中耽擱實在是人生的尋常遭遇。我們向理想生活進發,因為種種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變故,或早或遲在途中某一個點上停了下來。我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總在等待著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很快就要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最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臺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在臺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旁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臺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臺上。這時老人便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讓那個鐵球動盪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用盡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吁吁。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噹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臺下逐漸沒了吶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會場恢復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重複地做著同一個動作。

10分鐘、20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就開始騷動,有的人乾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洩著他們各自的不滿。老人仍然不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這時會場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大概就在老人進行到40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一位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那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會場上終於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又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裡。

這時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所以,學會等待,不可心浮氣躁。俗話說:飯我們要一口一口地吃,路同樣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急於求成,往往欲速則不達。

狼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經過的羊群, 所付出的是堅強的勇氣和耐心。那些飛速奔跑的羊出現了,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機會。這正如世界知名的基金經理朱利安·羅伯森的名言我一直等到錢落到離我不遠的角落裡,然後我所要做的事就是,去撿回來。直到那隻又老又笨而且還很肥的羊出現在很近的距離的時候,狼才騰身而起,抓住等待換來的美餐。

這一條告訴我們,耐心比信心最為重要。但等待不是等於一味死等,而是在等待中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訓練一種判斷能力,知道善於捕捉時機,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最近一段時間,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故事:

一位女作家到美國去訪問,在紐約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穿著很破舊,看上去身體非常的虛弱,但是臉上卻露出了祥和、高興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束花後說:看起來,你很高興。老太太說:為什麼不呢?一切都這麼美好。女作家隨口又說了一句: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老太太的回答卻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老太太說: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是三天以後就是復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一切就會恢復正常的。等待三天!是多麼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全部拋到一邊,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全力去收穫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