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共赴國難 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日軍攻佔大同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日軍攻佔蔚縣縣城

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共中央發表通電,呼籲“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7月15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到廬山與蔣介石談判,並提交了《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8月19日,蔣介石同意將西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並同意設總指揮部,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日軍設在靈丘城北城牆的防空陣地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發佈了紅軍改編的命令。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形成。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日軍設在魁星樓上的崗哨

因華北戰局緊迫,未等紅軍改編完畢,中共中央決定以紅1軍團和紅15軍團組成的抗日先遣部隊(8月25日正式公佈為八路軍第115師),先期開赴山西抗日前線。8月22日,由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陳光、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率領第一梯隊在陝西省三原縣雲陽鎮誓師出征。9月16日,第343旅和獨立團從繁峙縣橋兒溝越過內長城經靈丘縣冉莊,於19日抵達上寨地區。

與此同時,師政訓處主任羅榮桓率部分政工幹部到河北阜平宣傳發動群眾。

聶榮臻率115師第二梯隊第344旅及師直屬隊,從原平下火車後轉道五臺、阜平,於9月22日抵達靈丘下關地區。

至此,八路軍抗日先遣部隊第115師萬餘名雄兵全部悄然隱蔽於靈丘南部山區,待機殲敵,並派出偵察分隊瞭解敵軍動態。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國民黨守軍第84師陣地(東跑池杏窪梁長城及隘口)

此時的山西形勢十分嚴峻。8月中句,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坂垣第5師團、川岸第20師團近10萬人,向察北和平綏路東段進攻。到8月底,南口、張家口兩大戰略要地先後失守。9月5日,日軍察哈爾兵團兩個獨立混成旅團向北進攻綏遠,兩個混成旅團向大同方向猛攻。至13日,日軍先後侵佔陽高、天鎮、大同,並在陽高、天鎮製造屠城慘案,慘殺百姓3300餘人。第5師團則從懷來南下,先後侵佔陽原、蔚縣、淶源、廣靈、渾源,20日侵佔靈丘城,進攻矛頭直指內長城要隘平型關。大同日軍也南下侵佔左雲、懷仁、山陰、應縣,準備進攻雁門關。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國民黨守軍獨立第8旅陣地(東跑池)

第二戰區閻錫山放棄大同會戰計劃,將守軍撤至雁門關防線。9月18日,閻錫山在太和嶺口召開第二戰區軍事會議,制定平型關戰役作戰計劃。以孫楚第33軍、高桂滋第17軍部署於平型關至團城口、西河口南北線上;以楊澄源第34軍部署於恆山西側內長城北樓口、大小石口、茹越口之間;以劉茂恩第15軍部署於恆山外側與雁門關之間;以王靖國第19軍附山炮、野炮各一團,傅作義第35軍配屬獨立第7旅,及預備第2軍部署於雁門關至陽方口一線。第二戰區在平型關至雁門關防線部署兵力8萬餘人,各部分別於19日、20日進入陣地。

經典歷史名片: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系列文章 (二)

國民黨守軍陣地(團城口)

9月21日,日軍第5師團長坂垣徵四郎下達向平型關進攻的命令。第21旅團長三浦敏事率第42聯隊第2大隊、第21聯隊第3大隊、第9旅團第11聯隊第1大隊,附1個野炮兵大隊及戰車、坦克40輛撲向平型關。第21聯隊長粟飯原秀率第1大隊、第2大隊附炮兵兩個中隊,從渾源南下攻擊平型關右側團城口守軍陣地。22日凌晨,平型關南北兩側日軍開始向中國守軍陣地發動猛烈進攻,遭到守軍各部的堅決抵抗。展開了山西境內第一個大規模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平型關戰役。24日,敵我雙方分別向平型關一線增派兵力,戰鬥進入膠著狀態。

日本侵略軍在進犯平型關途中沿村殺害無辜群眾,23日至25日連續三天在縣城實行大屠殺。4天時間先後製造慘案10起,1248餘人遇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