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修道要無慾無求,難道想成仙就不是慾望了?

還記得很多年前有一部風靡一時的影視作品,主題曲中有一句歌詞叫“我欲成仙,快樂齊天”(聽過這首歌的人們,都已經暴露年齡了吧)。擁有與天同齊的快樂,這恐怕是每一個凡人都懷有的終極夢想。因為人生這一世,充滿了太多說不得又道不明的苦楚,所以才會一次次地羨慕著神仙的逍遙。但你是否追問過自己,

究竟什麼才是真逍遙,又是什麼讓你覺得人生苦呢?

道長,修道要無慾無求,難道想成仙就不是慾望了?

南華真人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鼓盆而歌”,是說他的妻子去世了,真人不但不悲傷,卻還敲著鼓、打著鑼(故事裡是在敲盆子)、唱起了歡樂的歌謠。人們不理解他的瘋癲,真人卻只是笑了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人們在這世間,總是會留戀各種美色、美味、美景、美人以及一切自以為美好的事物,卻不知美好並非永恆,擁有必然會帶來失去。本來只是一晌貪歡,卻不知自己一身是客,於是在夢醒後便要墮入無邊的苦楚中難以自拔。

真人在《南華真經·至樂篇》中提問說,究竟什麼才是人世間終極的歡樂呢?世人總是尊崇富有、高貴、長壽和善名,但富有的人天天都在害怕失去財富,高貴的人日夜都在思索怎樣才能保全祿位,長壽的人整日害怕因為意外而死去,善名的人為了保全名聲而不惜傷害身體。這樣的人,真的快樂嗎?

道長,修道要無慾無求,難道想成仙就不是慾望了?

假如略微思索你就會發現,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但物質和情志二者之間並不能簡單地劃上等號。尤其是在這紅塵人間中,沒有人可以在各個方面都能實現圓滿之態。如同祖師所言,我們往往追逐了一個方面,卻因此要失去另一個方面。最終的結果,究竟是得到了,還是失去了呢?想要尋找到答案,仍需要把話題拉回到修行的概念上。

在當下,其實很多人都誤會了修行一詞。人人都把“人生是一場修行”這樣的哲語當成了口頭禪,可是在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又有幾人能以修行的心態去面對世事呢?也有人把隱居和塵世對立起來,認為只有隱修、苦修的人才是修行,反過來則要奚落一番正在逐名追利的人間客。這樣的二元對比倒大可不必。修行,可以是一個非常宏大的概念,也可以是一種細緻入微的表現。從大處說,其是一個人對自我生命與宇宙自然之關聯的思考和探索;從小處說,其可以引導我們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大事小情。因此,修行不是在別處,而是在你自身。

緊接著的問題便是,既然修行在自己,慾念也在自己,人生苦不苦的根源其實也是在於自己。擁有一顆想要修煉成仙的宏偉壯志並沒有錯,但在此之前,還是應該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得道成仙而去享受齊天的快樂,而不是平凡做人而去安享人間的滋味呢?

道長,修道要無慾無求,難道想成仙就不是慾望了?

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便你已經達到了神仙的修為,恐怕也看不到那無量的喜樂。

你當知道,慾念與快樂,本是同根而生的。所以在道教中也有一句話叫“修仙本大欲”,是說如果你一味地把當神仙作為自己修行的唯一標準,這便是超越人間所有慾望的大欲。慾念起,欲心生,也就再難以清靜身心去觀天而執道了。大道既遠,神仙何求?

再問:修仙是欲,修行要無慾,這是不是就成為一個封閉的死循環了?非也!修行從來都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凡有所成者,都要經歷立欲、達欲、去欲和無慾的階段:

立欲,更通俗點理解,可以稱為立志。不論我們是什麼樣的身份,既然想要去修行,這本身便是一種欲求,是想要達到的一個目標,是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有欲,並不一定是壞事,前提是你可以保持得住欲想的正當性。修行,則是在修卻我們不當的慾望,使其可以因修行而化為外不害人、內不傷己的存在。

達欲,即是通過努力去實現欲想的過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以自己所信仰的某位祖師為參照,以某本道書中描述的方式方法為依循,努力去行正法、走正道。唯有付出了努力,才能有所收穫,這是亙古不變的大道真理。因此,正當的欲求乃是鞭策人們前行的動力。

道長,修道要無慾無求,難道想成仙就不是慾望了?

以上兩個階段,可看做是對“修仙本大欲”卻仍要樹立修仙之志的解讀,是為事用。而修道不單要有事用之理,還要有無用之功。所謂“無用”,便體現在去欲和無慾的階段。

去欲,是修行者在達到一定的境界後,既去掉了人間的名利機心,又去除了想要有一番修為的念心,唯求實現心無所擾的合道理想。這正如南華真人曾描述的遨遊九天的鵬鳥一般,當其在九霄雲外回看人間世時,發現曾經的是非爭辯都已經消失在蒼茫視野之外。此時,才能真正體會到與人無爭的快樂。(Tips:如果爭取給你帶來了無盡的苦楚和煎熬,為什麼不去享受一下不爭的豁達呢?)

無慾,可以理解為與道合真。不論是立欲、達欲還是去欲,其實都是某一種欲想的表現。你想要得到,這是慾望;你想要放棄,這也是慾望;你想要忘記,這同樣是慾望。真正的無慾,便是心中一無所想,此時的你已經明悟到天地萬事萬物、萬千法緣都是大道的自然運化。有其因,亦有其果,能自在無憂地種因,也能安心無懼地擔果。當此之時,你會悟到萬法皆是緣、緣聚緣散本是道的玄妙之處。身心都隨緣,內外皆無慾,何處還能擾清靜?至此,才是道教所追求的無慾,也叫作無待逍遙。

道長,修道要無慾無求,難道想成仙就不是慾望了?

而修行,便如飲水,冷暖都是自己的感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悟過的道是什麼樣。不必要總標榜自己的高遠志向,安心走好每一個當下,才是真正的人間好修行。如果你覺得紅塵中尚有很多不值得,那惟願你我都不會成為這清白人間的糊塗客。

請記住:修行,就是在覺破你的人生大夢。

本文作者 | 高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