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駐華記者的復仇,他讓中美關係動盪不安

美國的感染人數已經過百萬。同時,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各州正紛紛準備復工。大洋對岸,中國正在堅壁清野,努力清零。未來一個很詭異的景象是,東亞和中國幾乎沒有病例,而美國歐洲有上千萬,甚至上億感染者。到時,東西方如何相處?這個世界還如何運轉?


2005年的,北京街頭星巴克,一個年輕的老外被人迎面打了一拳。

小夥子是華爾街日報記者,正在做深度調查。

誰打了他,迄今未知。

無人能想到的是,15年前的那一拳,延續到今天,如此深刻的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有外媒今天點出了疫情期間,主導一系列對華舉措的核心人物,副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波廷格(Mattew Pottinger),特朗普政府唯一的“中國通”。

當年捱了一拳的就是馬修。


馬修出身世家,他父親是尼克松和福特政府高官。尼克松“水門”事件記者Bob Woodward ,曾提到過一個關於馬修的細節。

馬修的父親在調查另一個案件時,無意中發現了“水門事件”深喉是FBI的一名官員。當馬修有一次讓他父親找Bob Woodward幫忙時,馬修父親告訴了他這個秘密,但始終未透露那名官員的名字。

這些深深影響了馬修後來的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後,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在中國當了7年駐華記者,任職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街頭被打,源自他本身的文章和事後媒體對他的採訪,現場情況已無人能考證。但當過記者的人,都能體會個中滋味。

2004年,“非典”後,他寫過一篇SARS病毒實驗室事故的報道,那次事故沒有產生大範圍傳染。

31歲那年,他想參軍,但超齡且太胖,就在北京郊外的長城上跑步鍛鍊。



中國經歷和流利的普通話,讓他最終敲開海軍陸戰隊大門。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期間,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貴人,後來成為特朗普第一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邁克爾.弗林將軍。

弗林一路將他帶入華盛頓的核心決策圈。後來,弗林因“通俄門”落馬,但未影響他。馬修一路升為國家安全顧問圈的核心人物。

46歲的他,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亞洲事務的頭,對華政策的一號人物和操刀手。

他的核心是:對抗性、競爭性的策略。

2017年,馬修把中國在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升級為“戰略競爭對手”。在他辦公室,就有一個大的白板,繪製了遏制中國的地圖,用的都是軍用術語。



他第一個在疫情爆發後,提出切斷中美航線。

他主導驅逐中國的駐美記者們。

他力推情報部門調查武漢的實驗室,而不是病毒學家和醫學家所認為的,華南海鮮市場。

他第一個提出並要求將病毒命名為“武漢病毒”。

他也是對華貿易戰和遏制華為5G的主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哥哥就是華盛頓大學的病毒學家,這次疫情爆發後,他從哥哥那獲得了很多疫情的一手信息。所以,他跟那些“無腦”亂噴的右翼保守政客很不一樣。他認為中國瞞報並拖延,導致全世界災難性後果。因此,要求調查世衛組織。

剛看到NBC新聞的報道,特朗普政府已經要求情報機構調查中國和世衛組織的通信、人員等報告。按照慣例,這種調查一旦啟動,即使無果而終,在輿論上也會持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