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複試,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青椒還是大牛?

這是“投必得學術”推送的第43篇文章,專注科研技能和資訊分享!

關注“投必得學術”,可以看到我們所有乾貨和資訊!


很多同學在考研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導師。

同學們千辛萬苦的闖過初試關,還沒有好好享受從考研大軍中脫穎而出喜悅,面前又出現了複試和選擇導師的難題,這時由於準備複試時間緊張,蒐集導師信息又費時費力,大部分同學就會抱著好好準備複試,考上就行能有老師要我就行了的心態,從而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準備複試上,至於導師就聽天由命了。

殊不知他們輕視的環節恰恰是對他們以後科研生涯甚至人生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選擇對了一位好導師,學術水平高人品又好,你以後的科研道路會非常順利,人生會踏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的實現知識改變命運。如果不幸跟錯了導師,以後的科研道路會十分坎坷輕則磕磕絆絆的勉強結束學業,重則抑鬱退學,因受到無良導師壓迫而輕生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同學們缺少獲取導師信息的渠道,對導師的脾氣秉性科研水平等信息瞭解甚少,

在這種信息極度不對稱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選擇無異於是一場豪賭,這賭注就是自己的人生。

考研如此,在選擇博士階段導師的時候也會遇到這個問題,這裡針對同學們選擇導師時面對的難題,如何獲取目標院校導師的客觀評價?選擇領域內的大牛導師還是剛帶學生的青年老師?

我的導師既是長江學者又是國家傑青,可以說是行業內的權威了,我室友的老師是剛剛回國的青年千人,他是這個老師的第一屆學生,在日常的交流吐槽中我對於這位老師的帶學生風格也很熟悉,就以我感受到的這兩種老師的不同帶學生的模式為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讓大家在選擇碩士或者博士導師的時候做到心裡有數。

1、如何獲取目標院校導師的客觀評價?

最直截了當也是最靠譜的方法就是請教了解他的人。

首先說一下最理想的情況。

相比於其他學校的老師,我們更瞭解自己學校的老師,本校的老師會給我們上課,從學長學姐和他帶的研究生那裡我們也可以打聽得到這個老師的為人和學術水平,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本校哪些既是學術水平又高,對待學生又好的老師。這樣我們可以主動聯繫申請去他的實驗室實習,或者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爭取去這些的老師的實驗室裡。如果你表現好給老師留下了不錯的印象,當你向他們請教意見的時候他們會很樂意幫助你甚至會幫你推薦。學術圈不大,老師們之間的相互瞭解要比我們多得多,而且有可能他們是經常合作的夥伴,甚至是同門,有老師的推薦這樣選擇導師就會可靠很多。

有些同學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和本校的老師沒有什麼聯繫,那就只能直接去請教老師們了,老師們一般都會把自己瞭解的情況告訴你,給你一個簡單的意見供你參考,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去找考入那個學校的學長學姐瞭解他們那老師的口碑,說話客氣一點學長學姐都會很樂意幫助你的,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研究生活躍在知乎,大家也可以私信去請教他們。

2、選擇領域內的大牛導師還是剛帶學生的青年老師?

在選擇導師的時候另一個難題就是選擇領域內的大牛老師還是剛剛帶學生的青年老師。有這種問題的同學主要是不瞭解這兩種老師帶學生的模式是什麼樣的,哪種模式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考研複試,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青椒還是大牛?

(1)大牛導師

具有長江學者或者國家傑青其中之一的基本上就是各自領域內的權威了,一般在四十歲到五十歲左右,擁有很好的科研平臺,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經費,但是工作繁忙,基本上不會指導學生的實驗尤其是碩士生的,對於博士生的工作會比較重視,會不時進行討論,對於碩士和低年級博士則會讓實驗室裡的青年教師和高年級博士帶著,我當初就是跟著一位剛博士畢業的青年教師。實驗室的平臺很好,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發表高水平文章,所以日常的工作量也相對較大。在科研圈子裡,好的平臺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這裡念博士會有很大的機會發表高水平文章,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好的發展。

這裡說說大牛到底有多忙,我們學院的教學秘書想找他簽字,打電話確認他在辦公室說馬上上樓找他簽字,教學秘書的辦公室在3樓,導師的辦公室在7樓,等教學秘書坐電梯上來卻發現他已經有事走了。。。

我們想找他簽字得發郵件預約時間。。。

像我們實驗室就會經常和本領域內的國際權威交流,會請這些權威來到實驗室一起討論博士們的工作,解決問題提高文章的檔次,我們的組會也都是全英文的,不僅彙報PPT要英文,整個彙報和問題討論的過程都要求用英語,這樣的環境對自己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

(2)剛帶學生的青年教師

我室友的導師是在國外做了兩年博後,發表了一篇Science主刊文章後回國直接被評為教授。像這樣實力較強的導師前期經費也是比較充足的,但是學生少助手也少,在前期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上會投入較多精力。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急切需要產出科研成果在學校站穩腳跟,用來這些成果申請項目獲得經費,所以他們對實驗進度的要求更高。

考研複試,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青椒還是大牛?

我那位同學剛入學的時候那位老師還在國外,他們實驗室的學生每週都要視頻跟他彙報實驗進展,回國後更是要求一週彙報兩次。很少批假,我的室友在碩士畢業前找工作,那時候距離畢業還有兩個月左右,他入職的那家公司安排了一週的培訓,我覺得他們導師肯定不會批他的假,最後也不知道他用什麼辦法請下假來去參加了培訓。不過他下一屆的師弟師妹畢業的時候,他們導師就直接宣佈不會再批這種因為找工作需要培訓的假了。

在青年老師的指導下做研究,會得到更多的親自指導,更規範的科研訓練。

上面所介紹的導師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像養老型導師,等待退休不再追求科研成果的,賺錢型導師,不注重學術自己開公司把學生當員工的等等,還需要各位同學各處蒐集信息,根據自己的規劃選擇比較合適的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