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我國古代有很多事情是現代人不理解,但是經過證實是十分有效的,其中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在各類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的城門。古代所有皇宮城門都是朝裡面開的,這和我們現在的房子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的房門基本上都是從外面開的,那麼為什麼古人要這樣去設計皇宮的城門呢?

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要知道古代皇宮的城門是非常重要的,當發生混亂的時候,如果城門被攻破,那個皇宮就會煙消雲散,可如果城門沒有被攻破,那麼即使有再多的人去抵抗也是無濟於事的,所以說古代皇宮所有的城門設計最先優先去考慮的,一定是它的安全性與實用性,而不是美觀,可是從裡面開的城門不是更容易被撞開嗎?那麼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一定是朝裡開的呢?

和現代不同的是,古代發生戰鬥最常用的攻城手段無非就是三種:射箭?拋石子以及撞城門,而射箭和拋石子也僅僅是為了撞城門而做的掩護,只要攻擊防守的士兵,才能順利的撞城門,所以說如何撞開城門才是重點。

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那麼這時問題就來了,城門在設計的時候肯定是要預防這種被撞開的情況,可是從門朝裡面開的設計,難道不是更容易被撞開嗎?因為從物理學上來說,朝裡開的門是更容易從外面撞開的。

這時大家可以先考慮一下,如果城門被設計成朝外開,這種設計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大家都知道古代戰鬥是會騎馬的,一支十萬人的部隊,起碼會有一萬匹馬,如果你的城門朝外開,那麼城裡的士兵就需要往裡拉去防守城門,但是在城外的敵人就完全不同,他們可以在城門上拴上繩子,然後用眾多的馬向外拉開城門,而一個城門最多隻需要一千匹馬就可以輕鬆的拉卡。

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所以說,當城門被設計成朝外開的時候,非常容易被直接拉開,而事實證明,古代也真的有人這麼去做,效果也非常的好,所以城門朝外開這種設計,只出現過一段時間就消失了。

那麼城門朝裡開就不容易被攻破嗎?相比起城門朝外開的設計,城門朝裡開的確不容易被攻破。首先,在城門的內部有很多類似插銷的設計,士兵們可以使用多個木頭棒子將城門給插起來,這是城門的第一層內部守護,也是較為實用的守護。

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其次,在城門的守護上,我國個古人很早之前就想到了經典物理的槓桿原理。在城門的內部會有一根非常長的木板,一頭頂住城門,而另一頭則頂在地裡的凹槽上,這個設計就需要是用非常大的力氣才能撞開城門,甚至你將城門撞爛了,都不一定能撞開城門。

因為古代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想要撞開城門無非就是人力或者使用馬的力量去撞開,但是因為沒有受力點,所以是很難撞開的。

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而在安全性之外,城門朝裡開還是為了預防兩件事,首先就是叛徒的出現。如果成為朝裡開,那麼叛徒想要打開城門,就必須從裡面去打開,可是裡面都是守城的士兵,如果你想要偷偷打開城門,那麼一定會被士兵所發現,這就和大家現在家門防賊是一樣的道理,我從裡面鎖上,那麼只能從裡面打開門,這樣就可以杜絕叛徒偷偷打開城門的情況出現,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古代很少有偷偷買通人,去打開城門的情況。

除了這一點,城門被設計成朝裡開,也有保護城門本身的意思,大家從電視劇中應該看過,城門的內部是高高的石洞,城門朝裡開就可以保護城門。比如說下雨或者下冰雹的時候,就可以把城門從內部打開打開,將城門隱藏在石洞當中,這樣城門就不會受到雨水的侵蝕,如果城門常年向外開,那麼下雨的時候城門就會受到雨水的侵蝕而變得腐爛,因為城門是木質的,再好的保護措施也擋不住雨水的侵蝕。

為何古代皇宮的城門,都是從裡面開,這樣難道不是更容易撞破嗎

其實古人在設計一些東西的時候,他們的眼光要遠遠的比現代人長遠,古代城門朝裡開的設計存在了幾千年的時間,而在這幾千年的時間當中都未曾改變過,更是說明它得到了所有古代能工巧匠的認可,俗話說得好:存在即是道理,這個個設計能夠被不斷地保存下來,正是因為它起到了應該起到的作用,如果這種城門設計很容易被攻破,它怎麼可能流傳到今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