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1、爸爸媽媽,你們不說,但我知道。

小時候家裡很窮,窮到什麼地步呢?就連我讀書的學費,也欠著學校的,一欠就是半年那種。

我上篇文章《 》中說過,小時候我討厭我爸,除了文章中的原因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我爸每天工作比較輕鬆。

我媽不輕鬆,她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去賣水果,回來還要照顧弟弟妹妹,非常辛苦,因此我特別心疼我媽。

我讀到初中的時候, 除非萬不得已,我堅決不會找我媽要錢。

不是她捨不得給我,而是我太心疼她,她辛辛苦苦賣一天水果,有時候一天就掙十多塊,有時候幾十塊。

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每次她給我錢,我心裡都想著,這可是血汗錢吶,她心裡得多心疼這錢?

我總能代入到她的身份上,就好像我自己辛苦攢下的幾塊錢被偷掉的那種心疼。我怎麼忍心讓她有這種感覺呢?

因為這些原因,在初中的時候,我讀書就已經特別用功了,可以這麼說,同齡人裡,沒有比我再用功的。

我目的很單純,只是想通過讀書,以後改善家庭環境,不再讓她那麼辛苦。

我每天下午回家,還會繼續學習到12點,家裡燈光不好,初一那年我就近視了。

說這些,不是想說我有多懂事,只是想說明一件事情,我媽從來沒有跟我說過她有多辛苦多累。

相反,我們形成了別的家庭很難出現的局面:她很捨得為我花錢,我卻心疼她,不願意向她要錢。

我媽不說自己的艱苦,但是我看到了,不需要她說。

相反,我鄰居家的王阿姨,總是對她孩子說:賺錢多麼不容易,生活多麼艱辛。

每次她都跟孩子強調這些,讓孩子體會大人的辛苦,懂事一點,努力學習。

結果可想而知,一點用都沒有。

她孩子不僅不用功,反而走向了一條邪路。正是我有一篇文章中說的那個孩子,因參與了“圍毆同學致死事件”受到牽連罰款。

再後來,她孩子讀完初中,就開始和一群社會小青年混在一起,吃喝嫖賭無一不精,偷盜搶劫成為主要生活來源。

再然後更可想而知了,已經三進宮,目前還在坐牢。

舉這兩個例子,不是想炫耀自己貶低別人,只是想通過例子說明一個道理:

很多事情,你不跟孩子說,他自己也會明白。

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我媽媽從來不跟我說她有多辛苦,生活多難熬。

我覺得她是一個堅強的人,也是一個懂得維護孩子尊嚴的人,她不願意把這種窮人的負擔,釋放到孩子身上。

但是她會不停的跟我說我爸壞話,回孃家對孃家人說我爸壞話。

的確,我爸身上是有很多問題。但正如我看得到我媽的辛苦一樣,我也看得到我爸的問題,不需要她跟我抱怨。

那畢竟是我爸,唆使我仇恨我爸,對她有什麼好處呢?

我因為她不斷的洗腦,開始討厭我爸,處處針對我爸,我爸很痛苦,於是脾氣越來越大,結果就是,我媽也很痛苦。

2、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感知,遠比大人要敏銳!

我始終認為,孩子內心比大人要敏感得多,他們察言觀色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作為家庭一份子,孩子其實是最積極的參與者,他們很在乎爸爸媽媽的心情和感受。

當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很痛苦。

比如我父母吵架的時候,我腦海裡就總會蹦出離家出走的念頭,而且,不止一次付諸行動。

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我們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辛苦。

企圖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用功努力,起到的卻是相反的作用。

第一,我們不斷的強化家裡糟糕的狀況,反而讓孩子更加自卑。

自卑是很可怕的,輕則不會社交,重則違法犯罪。

我媽總跟我說我爸壞話,就是因為自卑,她渴望一個同盟,所以用這種方式拉攏我而已。

第二,我們總說掙錢難,掙錢難!孩子知道掙錢難,但是你說出來的,和他們體會到的,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

如果孩子不是能夠真正感知到你的處境,你說再多也是沒用的,他們根本不可能感同身受。

假如我們想告訴孩子掙錢很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切身體會到到底有多難,而不是不停在他耳邊說。

第三,不斷告訴孩子你很累,你工作很辛苦,會增加孩子壓力。

前面說了,孩子是很敏感的群體,這也導致他們很脆弱,經不起太重的負擔,一旦壓力過大,反而讓孩子陷入極度的逆反情緒中。

出現了反彈,他就開始跟你對著幹,你說東,他偏要往西,沒別的原因,就是想和你反著來。

孩子的這種心理就是這麼莫名其妙,很難理解,但在很多家庭中,就是這麼真實的發生著。

第四,當“掙錢難”這種印象深入到孩子內心後,會讓孩子失去希望。

我隔壁王阿姨家孩子,小時候其實跟我還是發小。

到了初中,我們見到都會多聊一會,他總跟我說:

“你那麼用功讀書幹嘛?有什麼用?我們窮人家,長大了就是擺地攤,要麼去打工,哪裡有什麼翻身的機會。我媽辛辛苦苦一輩子,還不是窮了一輩子?沒用的!”

最近很火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周某人,以及追捧他的粉絲,想必也是這種想法。

第五,對於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的孩子,他們甚至會得出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正是因為太辛苦,所有掙不了錢,你看那些掙錢容易的人,都不辛苦。

於是他們早早的就選擇安逸,而安逸的後果,就是考不上高中,或者考上高中卻讀不了大學。

最終沒有別的出路,卻又不願意辛苦掙錢,於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就會瞬間點燃他們的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

為什麼王阿姨家的孩子會走上不歸路?原因正源於此:過早選擇安逸,沒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又不願意辛苦工作,“不可能打工”就成為了他的人生信條。

但是不打工又沒有別的技能,於是只有“偷電瓶車”才能維持生活。

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3、不要將孩子培養成周某人,更不要讓周某人,成為你和孩子的精神偶像!

我曾發微頭條針對追捧周某人的現象進行解讀,結果就是一群人跑到我的評論區瘋狂罵我:

“你就是眼紅人家!”

“打工是不可能有出路的”

“你出身高貴你不懂,我們窮人家的孩子,也就這樣了,根本沒有希望,不打工是我們的夢想!”

我知道很多人深陷打工泥潭,走不出來。不打工又沒有技能,打工太痛苦,在這種旋渦中苟且活著,周某人的一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我很能理解,我並不出身高貴,我的原生家庭低到塵埃。

但是,請不要把這種思想,灌輸到孩子心裡,他們還小,不需要“不打工”的理想。

當你給孩子強調掙錢多麼辛苦的時候,也許孩子已經開始形成這種思想。

這種思想的本質其實就是:掙錢太辛苦了,我不想打工,但是我無能為力,不打工,就成了一種夢想!

我想,有些人走到這種死循環裡,原因真的有跡可循。

仔細想想,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其實我們這一代,誰沒有讀書的機會?而很多人利用讀書的機會,進入更高的平臺,很多人,卻逐漸淪落到將“不打工”作為夢想。

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4、請不要有“付出感”和“犧牲感”。

在家庭教育中,有兩種情緒特別可怕,卻又很常見,那就是“付出感”和“犧牲感”。

這兩種感覺,會讓父母不自主的開始覺得自己掙錢很難,帶孩子多麼偉大,多麼不容易。

付出了太多,犧牲了太多。

為了供你上學,我起早貪黑......

你知不知道你這件衣服花了我兩三天掙的錢?

想當初我生你多麼艱難?

我每天早上給你做早餐,送你上下學,晚上給你們做飯,給你們洗衣服,我為了誰?

......

每天不停的唸叨,日積月累,對孩子造成的巨大影響,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到。

然後潛移默化的將這種感覺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產生很嚴重的負疚感。

很多家長跟孩子說掙錢不容易,主要就是想獲得孩子認同,覺得父母對孩子付出了太多,希望孩子理解自己。

而實際恰恰相反,很多孩子不能理解。

反而因為你總是給他們強調自己的付出,強調掙錢的辛苦,讓他們產生強烈的焦慮和不安。

這種強烈不安經年累月,最終孩子的逆反心理開始出現。

你開始和孩子每天沒完沒了的吵架,然後感到這一切多不值得。

你付出了這麼多,辛辛苦苦賺錢,就是為了孩子,結果他卻每天和你對著幹,把你當仇人。

“付出感”“犧牲感”會讓你幻想預期,正是這種預期,卻最終導致你事與願違。

如何讓孩子失去希望:告訴他賺錢太辛苦了!遠離“付出感”


總結: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永遠是一個人一生受到的最嚴重傷害。

請不要把這個循環,繼續施加到孩子身上。

別給他們施加難以承受的壓力!

別讓他們的自卑更上一層樓!

讓他們看到希望吧!

一個家庭,真正的希望在於下一代,如果你不成功,那努力把下一代培養成功。這也就等於你成功了。

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最後給大家一個微小的建議:嘗試每個月跟孩子做一個掙錢的小遊戲,難度設置大一點,讓孩子自己體會掙錢的困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