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希望,被放在一個成年的視角

[生活原本沉悶 但跑起來有風]

分享實習(上) | 我始終希望,被放在一個成年的視角


圖片 | 網絡


終於來分享這個還有點特殊的暑假。


前段時間在玩一個叫作knock 的社交軟件,它是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公眾號WHATYOU NEED 新開發的社交軟件,裡面的人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打破冰點。

有人問,你覺得你做過最酷的事情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在我十八歲暑假的時候一個人去深圳實習。

感受嘛,些許害怕但是不後悔,

終於,我又收集到了可以吹牛逼的素材。


1.


第一次萌發實習的念頭是無意中刷朋友圈時看到了一個類似於實習推薦的公眾號,那也就是我第一次接觸到 [ 刺蝟 ] 。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 [刺蝟 ] 的實習app 中向很多公司投了簡歷,沒有太多意外的,我收到了很多拒絕,還有少許的面試通知,也都因為太遠或者很多不切實際的原因無疾而終。


接到 [ 刺蝟 ] 的面試電話以及最後拿到offer,到現在我都是覺得不可思議的。


可能只是無意之舉吧,畢竟對方的競爭壓力特別大,所以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進去之後,發現競爭竟然比我預想的還要激烈,幾千個人填報我的那一個崗位,最後選取兩三個人。


而相對於其他人的一面、二面、三面、甚至是四面,我便顯得更加草率,


網絡投遞簡歷——筆試——電話面試。


筆試的提交時間比較緊張,題量較大,正好又是全天的課,記得那段時間在做一個項目需要開會,以至於提交筆試是在最後幾秒完成的。


接到面試電話是在上課鈴響之際,看到顯示地址時便有一種預感,接過後由於時間的不夠,便草草推遲了時間。


午飯後回到宿舍,回過電話聊了十幾分鍾,面試的hr 是一個聲音超級好聽的小姐姐,當時並不知道原來hr的電話面試是一個滿是套路的存在,我只知道,我嘮得還挺開心。


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我變成了編輯部的第一個00後實習生。


[或許是緣分吧。]


記得部長當時是這樣對我說的,當然,他也說過,我的作品確實有打動他。


[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並始終被周圍的人溫柔對待著。]


對此,我一直深信不疑。


2.


其實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 [ 刺蝟 ] ,可能是一開始並沒有特別的瞭解,甚至沒有到達一般粉絲的熱愛程度。


在知道被錄取的第一時間是特別淡定地讓HR小姐姐推遲把offer給我,因為我需要在面試完我朋友之後再考慮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hr們的套路,那個時候的我手裡竟然還有一家遊戲公司的半個offer,

廣州,差不多的實習薪資,不需要自己考慮租房以及吃住的費用,還有相對輕鬆的工作內容和固定的休息時間,重要的是,我可能可以非常快樂地帶上我特別特別要好的朋友。


有人說,我總是想一出是一出,不是愛整別人就是愛搞自己。


總是愛腦袋抽抽,又倔得誰也勸不住。


突然間的,我就頗有遠見起來。


於是,在我自己都還沒反應過來,不確定對方是否只是一個詐騙電話時,我便很快宣佈,


[我要深漂了]。


等我快樂地查好路線準備收拾小包裹遠航的時候,據說我還未年邁的老母親已經花白了頭,更誇張地是,她又去偷窺天命了,


專業名詞,算命。


老母親的這個我並不能理解的習慣大概是在我高三的時候養成的。


高三的時候大都過著陪讀生活,可能是那種看著我們一個個奮力掙扎卻無能為力的無力感,卻又不甘心做一個旁觀者,很多家長便轉而把依託寄予在某些虛幻的事情上面。


我的老母親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地和她的小姐妹們為促進行業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據說她們還輾轉找了N個行業內頗有名氣的算命先生,在我畢業時偷偷摸摸地告訴我隱匿已久的天機,不提…


吐槽總是控制不了字數。


接著上面,大師掐指一算:[此行兇多吉少,必會受騙。]


[若是非去不可呢?] 老母親問,


大師思索片刻,[若是要去也並非不可,騙點錢財罷了。]


[不過],大師又道,[幸好這孩子啥也沒有,能騙個啥……]


當我的老母親罵罵咧咧地打來若干個電話不讓我去時,我已經快樂地精確到我應該坐第幾路公交車去公司了。


不知道是不是最後那句“你願意相信別人都不願意相信我嗎”說服了她,還是以她多年對我的瞭解,最終,還是同意了,然後罵罵咧咧地要送我。


拒絕了。


3.


有的時候做出決定並不難,相信自己是對的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現在的我可以用很歡快的語氣調侃著那段時間的經歷,可那段時間的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哪天一沒留神鬆了口,那就真的沒了。


父母眼中的自己總是一直沒有長大的,他們總覺得,我還小,那個時候才大一。擔心安全,擔心工作,擔心其他。我知道,如果一直這樣到了大四,我還是小的。


朋友呢,相對理性。


“你可以去做你想要的事情,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對的,但是,擔心。”


好像突然之間,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那麼倔幹什麼。


父母的阻攔,朋友的擔憂,我知道,他們都是為我好的,但這種明知道對方是為我好的卻更讓我覺得無措,還有那種從未接觸過的工作壓力,對未知的恐懼,以及對所有不確定的不可控感。


有時候小小一個奇特點都可能讓我崩潰,比如說那段時間課堂上江歌的案例,微博上素媛的話題,某寶上防狼噴霧的“沒有該商品”,某天晚上做的噩夢,甚至是大師的話……


不過,我一開始就說過,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那段時間,我真的很認真地感受到了 [ 來自某種奇特聯繫的溫柔 ] 。


剛才又特意地去看了一下和他的聊天記錄。

那是一個我無意間發現的博主,其實一開始的主動了解從現在看來可能只是一個俗爛的吸粉方式,但這並不妨礙我當時從簡書、公眾號一直追到抖音甚至是微信。


自學拍照簽約圖庫、義工換宿旅行、試睡員、旅行博主、自媒體,到後面的交換留學生,那個比我大兩歲的男孩子好像一瞬間給我打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學生時代月入過萬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嗎?至少他做到了,並且身邊也有很多人一直在路上。


很多人說這只是鼓吹成功學,甚至總是對別人的成功嗤之以鼻,但是,害怕付出抱怨條件,以及沉浸在自己的圈子無法邁出只會讓這個循環反覆流動。


遇到過某些人,表面現實理性,實則是妄想自己的軟弱復加在別人的身上,打著為對方好的旗號看似分析優劣,實則無法抱怨自己的無能卻企圖拖垮對方與其同化。


更可笑的是自己無法知道自己的優劣針對性地改善卻還背地偷偷一味模仿,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卻總愛假裝高談闊論。


可能他自己無法知道他陶醉到無法自拔,

其實,真的,很幼稚。


對我來說,那種小偶像的存在就像是:他是會發光的。


記得那天我第一天加他的微信,那個時候我編輯了一條很長很長的短信。我覺得,我跟他發信息都應該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我必須要完整地表達我的感受,但是也不敢太多,因為也會害怕打擾到他。


那種小心翼翼的尊重是很虔誠的,我必須要用一種讓我覺得很鄭重的方式表達。


出乎意料的,我得到了特別誠懇的回覆,現在回想,那也是一件很讓人很開心的事情。


可能他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就這件事情為我做出他的判斷,並沒有考慮過多我的感受,並沒有太多前面的那種“為我好”,而是覺得這件事情是不錯的,去下意識地告訴我,你是對的。


我知道,就算他反對,我也會很堅定我的選擇,可是那一刻,真的有被開心到,是那種回想起來都會嘴角勾起大大弧度的開心。


有人說,

[ 偶像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我們不必看透他,我們在他身上各取所需 ]。


可能那個時候我需要的,始終是希望對方把剛成年的自己放在一個成人的視角思考,在某種形式上告訴我:你是可以對自己負責的。


分享實習(上) | 我始終希望,被放在一個成年的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