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社交語言 爸媽這麼做

在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中,許多爸爸媽媽都堪稱“語言天才”,聽得懂寶寶不同的哭聲所代表的意思,能高興地向別人解釋寶寶咿呀做語的含義。

培養寶寶社交語言 爸媽這麼做

“語言天才”的煉成來自人類本能的“舔犢情深”,更蘊含著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科學因素。因為,寶寶學說話,除了開口早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社交語言的發展。而爸爸媽媽與寶寶耐心“說話”,互動交流的溫情時光,正是培養寶寶社交語言的重要過程。

因此,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爸爸媽媽就要採用正確的教養方式,多享受親子互動時光,正確地與寶寶互動。比如,可以跟寶寶一起玩有趣的遊戲,進行親子交流。

剛剛出生的寶寶都會發自本能與陌生的世界進行簡單的互動,比如,餓了會哭,吃飽了會微笑;拉尿了小屁屁不適會哭,換上乾淨尿布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入睡等。

培養寶寶社交語言 爸媽這麼做

多數健康的寶寶都喜歡和爸爸媽媽,或者熟悉的人交流。此時,爸爸媽媽要學會聽懂寶寶不同哭聲的含義,適時給予回應。這樣能鼓勵寶寶更樂於與人互動,並獲得安全感,從而會今後的社交打下良好基礎。

寶寶在1歲前,一般就能對不同的語言互動環境產生反應。比如,如果爸爸媽媽聲音嚴厲,寶寶會感到被責備而哭,成年人善意的安撫會逗笑寶寶,聽到或看到熟悉的玩具會表現得高興,與玩具互動等。

培養寶寶社交語言 爸媽這麼做

爸爸媽媽要留心觀察寶寶的語氣和表情行為等,辨別其中的含義,並及時正確地回應寶寶。注意要更多的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激勵,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讓寶寶喜歡與人互動。

寶寶2歲前認知能力發展迅速,由於此時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十分有限,他們更喜歡使用肢體語言與成人互動。比如,寶寶喜歡與人擁抱,親吻等,會揮手與人告別。爸爸媽媽要不吝擁抱,多用抱一抱、親親或者撫摸寶寶的頭等,鼓勵寶寶的互動行為和良好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