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女法官的“鐵面”與“柔情”——焦作解放法院刑庭庭長張倩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 李國營 ■耿彩霞/文圖

她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只因為對司法事業的無限嚮往,成為一名手持法槌的人民法官;

她經歷辦公室,民庭,速裁團隊,刑庭,雖然崗位一直變,但不變的是“讓每個當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的初心;

十年來,她穿著自己最愛的法袍,肩負起扶正安良、公正公平的神聖職責,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和才幹,在“鐵面”與“柔情”中維護著公平正義。

她就是焦作市解放區人民法院刑庭庭長張倩。

“多面手”女法官的“鐵面”與“柔情”——焦作解放法院刑庭庭長張倩

成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速裁團隊 打造審判“特快專列”

2005年5月,大學剛畢業的張倩通過統一招考進入解放法院工作,一向不服輸的她為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官而攢著一股勁兒。每次庭審結束,她都會認真總結經驗,並利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法律法規,提高辦案能力。2009年7月8日,張倩被任命為審判員,2011年從事民事審判工作,2017年入選解放法院首批員額法官。

身材纖弱的她,工作中卻一直雷厲風行,以最低的時間成本實現群眾看得見的公正。為實現“簡案快審、難案精審”的工作目標,解放區法院於2018年1月創建了“1 2 4”工作模式的以張倩名字命名的速裁團隊,即1名員額法官,2名法官助理,4名書記員。該團隊以調判結合為依託,採取“速送、速調、速審、速判”的審判方式,2019年度前三季度新收案件461件,結案464件,結收比達100.7%,平均審理天數為25天,為訴訟當事人提供了便利、高效的糾紛解決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張倩速裁團隊通過創新方法打造出該院審判的“特快專列”。

作為團隊負責人,張倩不僅僅辦理簡單案件,還主動承擔了破產案件、強制清算案件等疑難複雜案件。她審理的申請人褚某某申請焦作某傢俱有限公司強制清算案件,涉及到很多法律盲點,她兩次邀請省內外法學專家、知名律師、人大代表等人士召開聽證會,並向上級部門彙報,促進了案件平穩有序開展。

“對於老百姓來說,打官司耗費很多精力和時間,能以最快地速度幫助其實現合法權益,是我們每個法官的職責所在。”張倩坦言。

歷經四十七次調解 促成71戶購房戶維權案

在辦理案件中,張倩始終堅信,一次成功的調解有時勝過一份最好的判決。

涉及到民生類案件、群體性糾紛案件,張倩能不厭其煩、深入現場、入情入理地做雙方的調解工作,甚至把當事人的親人、領導、同事、朋友等都當“說客”,參與調解。她調解結案的比率達到35%,大多當事人在調解結案後,都能主動履行。

焦作市某房地產公司在與業主簽訂購房合同後,未能按合同約定如期辦理房產證,也未向業主支付違約金,對此,多名業主將其訴至解放法院。

在審理這批案件時,張倩發現,雙方情緒對立嚴重,購房戶多次圍堵市政府,存在重大不穩定因素。她撲下身子聽取購房戶的意見,多少個週末、節假日,她不是在工地、購房戶所在單位,就是在被告單位,多次組織購房戶參加協調會,前前後後經過四十七次反覆調解,最終促成71戶購房戶調解結案,有效預防了矛盾激化。

“達成調解後,業主們非常感激,到現在還經常和我聯繫。”說起這件事,張倩很是欣慰。

“多面手”女法官的“鐵面”與“柔情”——焦作解放法院刑庭庭長張倩

將百姓冷暖掛心頭 “誤解”老太太拉手道歉

“我是人民法官,就要為群眾排憂解難。”張倩在辦理每一起案件時,都儘量群眾的疾苦掛心上,把百姓的冷暖放心頭,讓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溫暖。

張倩在審理一起相鄰權糾紛案時,原告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因與鄰居家的過道和廚房排水產生糾紛,為查明案件事實,張倩多次到現場進行勘驗,查清案件事實。

在審理過程中,老太太認為對方託關係找張倩說情,就用輪椅把癱瘓的老伴兒推到其辦公室,撒潑耍賴,對其極盡侮辱之詞。面對誤解,張倩不僅沒有與老太太爭辯,反而與原被告所在的村委會領導聯繫,又協調被告多次調解。可是,由於雙方積怨太深,一時難以化解。老太太和她老伴兒就住在張倩辦公室不走,一直到凌晨也不離開。

“當時看著老兩口這樣的行為,我苦口婆心告知他們這樣擾亂辦公秩序是違法行為,又通知老太太的子女前來接老人回家,老人還是不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張倩仍記憶猶新,後來老兩口在辦公室呆了近20個小時,身體出現不適,才最終被120救護車送回家中。

老太太回去後,張倩不敢有鬆一口氣的想法,隨後又多次與村委會、老太太的子女以及被告多次溝通,經過十多天辨法析理,最終終於達成了調解協議,既解決了雙方的糾紛,又徹底化解了矛盾。

這時,老太太后悔不已,拉著張倩的手緊緊不鬆開,說:“閨女,上次在你辦公室是我錯了,你別記怪。”

及時轉換角色 成為民刑審判的“行家裡手”

2019年10月,由於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張倩被任命為刑事審判庭庭長,面對專業上的大跨度,張倩同志以超強的適應能力及時進入工作角色,邊學邊問,學庭審能力、學刑事文書製作、學刑事理論知識,向身邊的經驗豐富的法官學習、向書本學習,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已熟練掌握刑事業務規範,成功審結惡勢力犯罪團伙案件,轉型成為民刑交叉複合型法官形象。

2019年底,張倩審理的一起尋釁滋事案件,只有17歲的李某和幾個朋友在酒吧聚餐,喝酒後與其他人發生口角,因為哥們義氣,覺得哥們叫自己不去不好看,就隨著幾個年齡大的主犯共同去尋釁滋事,給被害人造成了損失。

在庭前閱卷時,張倩發現李某參與了這個團伙的三起犯罪,且在整個犯罪活動中基本處於配角的狀態,沒有什麼積極的犯罪行為,只是被義氣裹挾到場給哥們助威。通過走訪,發現這個孩子一貫表現良好。在提審過程中,李某也能真誠地認罪悔罪。張倩認真地給李某講他犯罪的查因,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李某哭著說:張庭長,我錯了,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我一定好好做人。

由於李某參與的犯罪涉及黑惡勢力犯罪,不能適用緩刑,經過合議後,對李某從輕判處了11個月有期徒刑。宣判後,李某認罪認罰。“阿姨,感謝你給我說那麼多,我出來以後一定從頭再來,遇到困難,你不可不能不管我呀!”

“看著這些未成年人犯罪,我的心情很複雜,一份冰冷的起訴書、判決書不僅意味著年幼的孩子終身的汙點,更意味著一個家庭希望的破滅。作為一名法官,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到平衡點,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權衡利弊。”張倩說。

僅來到刑庭5個月,張倩以她幹練明快的工作作風,讓解放法院刑事審判邁入了“高鐵”時代。

“多面手”女法官的“鐵面”與“柔情”——焦作解放法院刑庭庭長張倩

為法律事業奉獻一切 丈夫甘做後盾撐起一個家

參加工作十幾年來,張倩幾乎把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熱愛的法律事業,但提起家人和孩子,她卻是滿懷愧疚。

2019年12月的一天晚上10多,張倩把明天準備開庭的案卷閱卷完畢後,回到家裡。卻發現只有四歲多的兒子果然一個人在家,原來愛人去接上補習班的女兒還沒有回來。果然一見到媽媽回來了,就撲了上來,叫著媽媽餓了。

張倩在家裡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能吃的,就騎好吧著電動車帶著果然去附近的小超市買東西。果然站在電動車的前面,忽然扭頭說:“媽媽,坐你的電動車兜風好幸福啊”。

聽到這裡,張倩鼻子一酸,偷偷地抹眼淚,是多久沒有陪伴兒子了?每天早出晚歸,兩個孩子都丟給愛人照顧,甚至她都忘記了,愛人工作也很忙,並且身體還不好,每天離不開藥物,而他卻默默地撐起了一個家。

對於兩個孩子來說,最高興的事就是陪著媽媽加班,因為這樣可以和媽媽呆在一起。

“柔肩妙手道義在,蕙質蘭心品自高。”這是張倩最喜歡的一句話。“既然選擇了法官這一職業,我就要為這一神聖的事業奉獻一切,家人對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張倩笑著說,每當看一個個對簿公堂的鄉親化干戈為玉帛的時候,每當看到那些風燭殘年的老人接過贍養費的時候,每當看到一個個家庭破鏡重圓的時候......我就很知足。

自從事民事審判工作十年來,張倩共辦理各類民事案件近4000件,調解率、發還改判率、服判息訴率等主要審判指標,均位居全院前列。由於工作成績突出,該同志兩次被焦作中院榮記個人三等功、入選首屆全市法院十佳法官、兩次入選全市優秀政法幹警,連續三年榮獲調解能手,獲省院嘉獎等二十餘項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